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7-17 04:45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智慧学习环境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各种支持与自我发挥为支撑,并通过案例分析法给予了论证,最后指出智慧学习环境今后将以"智慧性"作为发展侧重点。
[Abstract]:Firstly, the paper combs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holds that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should adhere to "one center, two basic points": take the learner as the center, support various kinds of support and self-play as the support.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南京邮电大学青蓝项目“虚拟实验智能指导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NY21005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肖广德;;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3 张永民;;解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渊;李沁;;智慧地球概念的军事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8期

2 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3 邓贤峰;张晓伟;;城市“智慧化”发展的趋势研究[J];电子政务;2011年04期

4 熊伟;;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智慧中国”建设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3期

5 刘建华;;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智慧校园系统方案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吴鹏飞;马凤娟;;国外关联数据教育应用项目研究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7 童慧;杨彦军;;ICT支持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发展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8 许亚锋;王周秀;马健;;基于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9 唐艳;;高校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年04期

10 武法提;;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梦;;“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及互动关系[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蓉;夏洪胜;;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瓶颈及对策分析[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卫婷;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ICT)网络的建设与运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袁猷南;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密钥分配算法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吴孟轲;深圳某产业综合体前景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4 卢佳;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殷旭彪;基于设计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珠;物联网环境下的传感信息分类与共享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尚晓晶;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智能导学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证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8 吴胜龙;网络时代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徐凌峰;基于RFID和WSN的教室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康;智慧教室中的无线网络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运江;李宏阶;徐鹏翔;;多媒体教室声学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2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8期

4 陈时见,王冲;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5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杨满福;林雯;;论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7 汪基德;;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8 陆根书;杨兆芳;;学习环境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9 陆汝钤,石纯一,张松懋,毛希平,徐晋晖,杨萍,范路;面向Agent的常识知识库[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5期

10 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t$;;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晔;论教师的语言修养[J];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2 韦铁;论创新型教师创新人格的特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姜家雄;浅析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特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郑深;论学习化社会的学习变革[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康贵田,韩军;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张芸;;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J];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7 黄少卿;简析理想的特征及功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冯晓晴,刘万年;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9 张宝贵;现代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陈刚;创新教育呼唤新型教师[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边玉芳;蒋峗;;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表现、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剖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雄;;专家学者型教师与一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征差异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春燕;;广西“家校通”——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江苏省姜堰市官庄中心小学副校长 丁正后;做智慧教师要善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四川省华蓥市华蓥中学 郭子其;做一个“四名”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解成君;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姚丽红;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戴林东 江苏省泗洪县职教中心;教育需要宽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张熙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选择合理路径发挥学校影响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姣;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及其带来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永强;试论杜威的“泛职业教育观”[D];河南大学;2005年

4 卫倩平;差异教学:为学习服务[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夏江峰;学校品牌的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兆勇;论教育市场化的趋势[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冬梅;中国近代复式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荆月闵;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2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e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