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关系的检视——一种批判的视角
[Abstract]:Home-school cooper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chool relationship, but th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odel covers the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parents and parents.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school cooperation and deconstructing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it is found that schools with more resources and institutional power control the trend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and make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ideal state of cooperation. In this model, the parents' meeting, which was originally disadvantaged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is disadvantaged when facing teachers and other parents in th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which ultimately affects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from these families.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学红,刘辉;现代家庭与学校的关系[J];教育科学;2005年03期
2 刘兴春;;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组织社会学的阐释[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4期
3 曹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公立学校家校合作发展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申瑞芝;家校合作 培养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2002年06期
5 陈峥,王建梁;家校合作的纽带——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5期
6 冯婉仪;台湾协和学校家校合作掠影[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Z1期
7 陈利平;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中的家校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05年04期
8 乔晓丽;李菲;;网络,家校合作的新桥梁[J];中国教师;2007年01期
9 陈f ;;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10 蒋平;;家校合作:教育的永恒话题[J];天津教育;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玮;成龙;何贵兵;;心理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就业信心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蓉;;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3 陈丁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臧原;;家校合作培养初一学生自我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蔡虹;郭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张大均;刘衍玲;臧原;;家校合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其实施策略的探索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红;;新时期家校教育合作的研究与实践[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8 崔学华;;中国流动少年儿童融入城市教育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9 段太勇;任建华;;论现代学校产权制度[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长江;河南新政鼓励社会资本办教育[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2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杨晓丹;用沟通打开家校合作之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唐维杨;家校合作精诚化[N];泸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邵滢;家校合作成就和谐教育[N];开封日报;2010年
5 山城区第七中学 张全利;家校合作: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N];鹤壁日报;2011年
6 陈宁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教育机会均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晓雪;家校合作孩子受益[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徐吉志;家校合作三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宋全政 通讯员 于明伟;和谐撑起教育一片蓝天[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古田一中 曾少林;家校合作,,寻求心理辅导的新突破口[N];闽东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士杰;学校社会资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蔡梓瑜;澳门家校合作发展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3 郝若平;家校合作:亲师互动对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丽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单筱婷;“自致”与“规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峰;转型期教育不公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谢伟;学校场域教师弱势群体的社会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文燕;转型期我国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6 高明华;教育不平等与阶层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俊;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潘静虹;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海滨;影响网上家校互动教育平台成效的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新;家校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1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6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