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创生与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
[Abstract]:Curriculum creation can promote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and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can promote curriculum creation in turn, both of which can promote each o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creation and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is essentially a refle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This relationship highlights the teacher's role as a researcher and the practical rationality and liberating reason i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tains the essential implication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herent power of curriculum creation and teachers' reflection, tea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actively and actively carry out curriculum creation, which will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urriculum creation. This paper takes research as the intersection of curriculum creation and teacher reflection, and unifies curriculum creation and teacher refl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城乡统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及理论研究》(项目编号:09XJA880011)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高校重点课题《农村地区教师课程实施方式与教学反思能力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06-GJ-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关于教师反思的现象学理解[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晰;;大学教学新理念:基于反思性教学的视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2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魏义梅;;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齐梅,马超;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问题新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运文强;吴燕;杨阳;;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发现式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4期
6 陈桂生;“课程目标”问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陈彩燕;;课程知识选择:文化分析的视角[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周龙军;;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从范梅南的教育机智思想说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9 张春玲;;生成性目标得以生成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年18期
10 杨骞;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宗希云;黑龙江省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策略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谢延龙;在通往语言途中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永光;新时期高等函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王莉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名师影响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查赞琼;高中物理课程与教学中渗透科学本质观教育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秋菊;“前概念”英语教学理念[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怡芳;基于多元智能的职教课程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甘火花;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旧教科书编制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丹;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丽红;过程性评价中教师研究的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恭健;吕红日;;课程视域下的教师角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2 陈尚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方略[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3 郭朝红,王彬;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4 支玖红;案例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杨沫辉,唐解珍;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秀英;跨省区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在萌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5期
7 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1期
8 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9 徐云燕;;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11期
10 丁文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4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5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8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10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明恩 罗移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记者 丁雷;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N];大连日报;2009年
3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5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7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王亮;庆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陇东报;2011年
10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校长 张云鹰;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6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周燕华;运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赵承琳;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06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0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