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跨学科研究检视
[Abstract]:The complex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need to be analyzed by absorbing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various related disciplines extensively,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eaching theory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ness, compatibility and practicality. It not only expands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eaching theory in quantity, but also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n which teaching theory is founded qualitatively. It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teaching theory, but also improv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and guiding fun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However,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teaching theory, there are some puzzling problems, such as simply applying and applying the principle concepts of other subjects, the "arbitrary" interdisciplinary bias, the lack of good consideration of the need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so on.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iges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to form their own "exclusive territory", how to absorb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other disciplines and maintain their own unique style, How to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eaching practic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urmounted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teaching theor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杭州师范大学勤慎项目 优秀中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麟征;跨学科研究的未来[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2 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汪基德,王萍;我国教育学研究的偏向及成因[J];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4 张天宝;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5 郑金洲;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与改进路向[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吴也显;从教学论研究方法的变化看教学理论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10期
7 肖正德;卢尚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成就和经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10期
8 朱桂龙,毛家杰,杨永福,海峰;刍议跨学科研究的界定[J];科学学研究;1998年03期
9 郭华;当前教学论的焦点论题研究——与迟艳杰同志商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刘清华,郑家福;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志娟;词语破碎之处何物存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2 金家新;刘佩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刘晓勇,李翠英,吴洪儒;学生上讲台教学活动的初探[J];北京口腔医学;2003年01期
4 郭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主体教育实验18年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冉红军;;篮球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的探讨[J];才智;2009年23期
6 冉红军;;现代篮球战术趋势分析[J];才智;2009年24期
7 杨先梅,杨先花;“教育学中国化”研究的思维方式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孙华军;杨先梅;杨先花;;“教育学中国化”路在何方——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思维方式的革新问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彭显琪;;市场调研课程教学问题之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李国华;闫丽军;;内蒙古高中进入体育新课改之初的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汝梅;;“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教学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8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陈银心;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轶;以“尊重”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传兵;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玉峰;国际视野中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小龙;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态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坚;福州市城区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修芳;社会博弈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道彬;个别化教学的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小伟;中学思想政治课交往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随;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静;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时见;;全球化视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时代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徐莉;何茜;;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陈桂生;略论教育学同其子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5 张铁明 ,张硕城;论现代发展教学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6 阎水金;;现代教学论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年04期
7 张天宝;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8 吴黛舒;文化变异与中国教育的文化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9 王方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何时才能消除[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1期
10 和学新;课程:教育的文化选择──课程设计的文化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兴;关于教学论研究方法科学化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柳士彬;困惑·反思·重构——论目前我国教学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2期
3 李如密;教学艺术研究:从问题争鸣到学科立论[J];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05期
4 唐世纲;;整体主义视域中的教学论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3期
5 汪刘生;我国教学论研究发展态势与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6 安桂清;教学论研究的扛鼎之作——《教学原理》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1期
7 魏彦红;;从文化人类学中寻找教学智慧——读F.W.克罗恩《教学论基础》[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朱德全;杨鸿;;新时期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9 汪刘生;试论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进展[J];中国教育学刊;1995年04期
10 ;论教学论研究中的“失语”现象[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省广德中学 吴亮奎;教学论研究请关注“中国”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高华程 桓公;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中国气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郜云雁 实习生 王健红 杜岩岩;不能遗忘的俄罗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宋晓梦;教学论应回归教学“原点”[N];光明日报;2006年
6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开启中国课程发展新纪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姜冬根;后现代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记者 瞿剑;灌输式未必不好 启发式未必全好[N];科技日报;2004年
9 韩诚 张轶帆;近8成农民不愿孩子读大学[N];中国妇女报;2010年
10 宣小红 李德刚 谭烨 董洁 王静 王蕾 姜天海 招斯U,
本文编号:2277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7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