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学业评价探析
[Abstract]: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several states have jointly established two academic evaluation coalitions and developed new evalua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system introduces technology-enhanced topics and expressive tasks, enhanc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est standard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can better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arry out deep learning. With competitive funding,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attracted a variety of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reform,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valuation, but also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advancement of relevant chang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美国中小学核心课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受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0450)
【分类号】:G5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必华;教育评价范式:变革与冲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贤;史晓燕;;学生评价价值判断基本模式研究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刘春侠;;高等学校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W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3 余仙菊;彭如宽;卢凤娟;;走向整合: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的范式选择[J];高教论坛;2008年05期
4 王学军,马顺江;用健康卡进行大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尝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刘钢;周梦雄;;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J];电子制作;2012年10期
6 张平泽;李传刚;孙天佑;;谈高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3期
7 赵必华;吴玲;;测量决断理论新进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高月萍;;高校学术评价的价值冲突及其现实反思[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9 余会春;;教学评价的范式转换及高校教学评估的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10 田莉;;教育评价范式变革的“史”与“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及其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康宏;高等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琦;考试数据纵横向分析及其对教育评价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岩;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车爱萍;高校学科带头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廖秀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曲江玲;小学科学教育档案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靳岩;中外教师对学生评价模式差异的比较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韶斌;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理论与方法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燕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彦;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金娣;《上海市中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践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雁冰;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辉祥,周青,陶志军;基于网络的智能化习题的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唐颖;;试析学业评价不平等原因及对策[J];浙江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3 朱浩然;;大学化后教师教育的学业评价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4 陈洲;谢淑海;;学业评价与学生创造力的关系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24期
5 王彬;郭朝红;;论学业评价数据的解读与使用[J];考试研究;2009年03期
6 刘学智;张雷;;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7 李宝凡;“新百分制”学业评价简析[J];教书育人;2002年21期
8 郝京华;;构建促进理解力的学业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12期
9 陈钟华;;学业评价改革之我见[J];江西教育;2008年Z4期
10 吕文清;;也谈“学业”和“学业评价”?[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鑫;;中学生厌学心理的鉴别与预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端锦;;浅谈小学生嫉妒心里的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曹端锦;;浅谈小学生嫉妒心里的成因及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海东;为学习的评价——英国评价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马宏萍邋实习生 马凌超;市教育局向教师发放“最大福利”[N];吴忠日报;2008年
3 李建平;从“大纲”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陈新 实习生 张婷婷 张妮;学校违反规定 从严从快查处[N];西安日报;2006年
5 广东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胡继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吴琼;给学习“体检” 开个性“药方”[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金美福;学习的道德和道德地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田丹;不准对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N];沈阳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俊;新课改进行时 老师如何面对[N];红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艺圆;基于教育云的学业评价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白晓晖;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设计与实施[D];云南大学;2011年
3 陆春燕;高职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4 阮铭健;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发展性网络评价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黎柠宁;高中生学业希望及其与乐观、抑郁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雷;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式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任雪文;校本课程“生命审美教育”的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中正;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汪亚利;英国第六学级的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0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6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