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Abstract]:A sampl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of the sampl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school, the social support of the sample of urban middle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and gender had no effect on the social support of the sample. The social support of high school girl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boys, and whether the only child had no effect on the social support of the survey samples; Of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s in the survey sample, the impact of the formal social support system was 5.10 percent, the informal social support system accounted for 94.9 percent, of which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accounted for 43.61, and the influence of good friends accounted for 30.11 percent. The teacher's influence ranked fifth.
【作者单位】: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B-b/2011/01/003)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孔令艳;姜小燕;纪春磊;;中学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2 莫闲;戴家隽;;南通市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评定量表的编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刘妍洁;;重庆市中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08期
4 张万军;李杰;冯晓明;黄永;辛倩倩;黄芬;;农村留守中学生应对方式家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1期
5 葛娟;;学业不良中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和年级特征研究[J];学周刊;2011年2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2 叶一舵;熊猛;;团体归属感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4 路红;黄国君;;广州市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0期
5 康耀文;陈燕;姚应水;;我国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王世嫘;赵洁;;留守中学生学习归因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12期
7 谭机永;邓砚;杨莉;黎静;;广西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12期
8 汪小琴;许爱珠;张建灿;熊红星;;农村贫困中学女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7期
9 冯梅;冯清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职教通讯;2013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毅;;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岐;中学生羞怯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代磊;职业高中学生班级归属感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常微微;安徽省某地区中学生早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杨阳;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胡雯;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树;大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学东;中小学教师教育责任感、教学效能感和学校归属感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明翔;农村留守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秋萍;农村初中生学习压力、应对方式和学习倦怠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正;制造业一线员工企业归属感量表编制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泓;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同伴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3 马一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4 胡湘明;中国青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余欣欣,叶发钦;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徐万涛;;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中考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8 魏俊彪;944名初中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9 张雯,郑日昌;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俊卫;城市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2 刘毅;社会支持对民族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葛娟;学业不良儿童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柳生;;不同心理控制源水平农村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1期
2 冯冬燕;王敏艳;;西安市下岗失业人员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郭洪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价值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10期
4 郭洪芹;;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构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章玉祉;;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个体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甘映堂;;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J];广西教育;2011年06期
7 余臻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1期
8 李海静;;论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J];考试周刊;2010年17期
9 张建波;张秀敏;;基于社会支持视角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理论;2010年32期
10 王惠敏;王玲;;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磊;褚红玲;于欣;党卫民;郭金华;吴子俊;马燕桃;钮文异;周金鹏;丁鸿;张美燕;肖罗敏;;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工人社会支持系统特点的质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梅;陈亚飞;;构建全方位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系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侯志瑾;林崇德;邹泓;;中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李田伟;陈旭;肖辉;;中学生交往控制感、社会支持系统对亲子冲突应对策略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张毅;;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俊伊;;高三学生心理状态抽样调查及音乐减压体会[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浩;灾害后的心理重建[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记者 吴平;记忆一代更比一代强,推迟退休又多个理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侯健;学生的智商与情商[N];兵团日报(汉);2000年
4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广西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学生缘何作弊[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李顺如 王林英;边缘型人格障碍[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吴芳和 通讯员 张灿灿;如何让大学生远离“心病”?[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心理教育打开青少年的心闸[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刘万永;对作弊学生的心态调查[N];团结报;2001年
10 ;到底多少大学生有心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热生;学生抑郁症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刚;青少年学生抑郁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轶;农村0~3岁儿童母亲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微;残疾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王峧;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莉;合肥地区城乡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7 芮秀文;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伟;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及学校管理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定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76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7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