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我国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视角:效用与限度

发布时间:2018-12-15 08:40
【摘要】:人类学之于教育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其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其文化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其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式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但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也存在"他者声音"的信效度不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不强及研究成果存在"去理论化"倾向等问题。需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分析其效用与限度,以促进我国教育研究良性发展。
[Abstract]:The applied value of anthropolog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lies in: its human view provide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its cultural view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However, anthropological educational research also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voice of the other", the lack of universality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o "detheoriz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 we should analyze its utility and limitation with a critical attitude.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常永才;;论人类学取向的民族地区教育研究方法论之革新——经典文化概念的局限及其克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潘天舒;熊力勤;;人类学与教育研究:基于文化观和田野体验的洞见和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1期

3 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徐东海;吕暮瑾;;基于需求层次提升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3 王鸿卿;;希腊神话中的美意识[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彭瑛;;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肖占君;;教育科研中人类学思维的艺术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6 戴嘉艳;;物我同构 生生和谐——东北渔猎民族服饰、器具图案的文化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7 安桂清;;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8 常永才;;何以促进教育人类学发展:美国学者学习领域研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9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10 冯跃;;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燕;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从我国城乡差异看音乐教育公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郑晓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9 余从刚;柱式艺术中生命意识的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游荔密;高教版与语文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一册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常永才;;何以促进教育人类学发展:美国学者学习领域研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钱海燕;;西方质的教育领导研究的兴起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5期

3 滕星;中国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4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5 张诗亚;;“位育”之道——全球化中的华人教育路向[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常永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与民族教育学科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蕤;教育研究中的定量研究刍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何志魁;;从人类学研究范式看教育研究的原创性与实践性[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3 王祥熙;;“一线式”教育研究新范式的崛起[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刘亚楼;夏明涛;;教育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和评定标准[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周会娟;从一元到多元:教育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展望[J];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6 周会娟;从一元到多元: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J];教书育人;2003年20期

7 王兆t,

本文编号:2380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0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