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理论价值与实践困境
[Abstract]:As a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learning community contributes to teaching theory in many ways, but at the same time, learning community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dilemma of learning community, on the one hand, is helpful to our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appeals to us to actively seek countermeasures and strive to create a good operating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community. So as to release all its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energy, better for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作者单位】: 宿迁学院教育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大班额学习共同体构建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BHA10005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重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屠锦红;潘洪建;;大班额“有效教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11期
3 程玮;;学习共同体实践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5期
4 刘光余;邵佳明;董振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兰;;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性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孙继红;杨颖;;双语聋教育中聋听教师合作关系的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潘朝阳;;艺术教育需要“给力”[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4 江俊丽;陈江;;试析“以人的生命意义为本”的教学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李永秋;刘莉丽;;高校教师校内专业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多维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6 王琦;;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7 侍非;;多媒体技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许昆鹏;;知识观的转变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变革[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7期
9 穆红霞;;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7期
10 常静;吴芳;邓小光;;谈独立学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课程中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杜芳芳;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殷建华;走向教育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松龄;教师专业化视野下中学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浩华;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水英;校长课程领导力与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春华;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卞婷;职高英语课堂“意外事件”的调查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微华;体验学习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建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技术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敏;新课改下语文知识有效教学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琮瑜;基于学生行为培养的教师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2 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5期
3 郑葳;李芒;;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Z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佩妮;何桂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08期
2 赵健;;基于知识创新的学校组织发展——兼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的异同[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3 李慧;李兴保;;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在线教育技术培训平台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11期
4 庞力伟;;浅析缄默知识与学习共同体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6期
5 李淑霞;杨晓英;;高校网络课程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0期
6 代倩;;学习共同体——学习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30期
7 孙波;;在学习中求发展——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0年08期
8 宫云凤;戴心来;高玉珠;吴家彬;;网络学习共同体——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4期
9 毕红梅;糜洛施;;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身份建构探析——论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身份建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潘洪建;仇丽君;;学习共同体研究:成绩、问题与前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教育与社会、自然生态理念的重大变迁——兼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未来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之异同[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郭志明;;凯兴斯坦纳改革国民学校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理论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宜军;组建学习共同体,我的学习我做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张丽亚;西山区:利用教育博客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N];昆明日报;2011年
3 王艳玲;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丁亦周 王小兵;互学互助,,打造精彩校外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张滢;教师在网络中结成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简作军;建设校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时晓玲 刘琴;“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学校共同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波;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局长 孙波;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田莉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图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之丁;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D];河北大学;2010年
6 陈江静;Ajax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1年
7 芮先红;有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英国EPLC项目的经验及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丽波;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中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3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