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知识本体应用的远程课程资源设计

发布时间:2018-12-17 10:43
【摘要】:远程课程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辅助材料,是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的最重要的学习支持。也就是说远程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应承担起情景创设、学习引导、评价激励、促进交流协作等的重要的学习支持功能。当前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学习者提供的课程资源俨然是电子化的教材,存在结构僵化、内容单一、缺乏教学设计支持以及资源与使用过程分离等问题。该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基于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构建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引入本体技术灵活管理和使用日益丰富的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过程性资源素材;开展详细的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简明可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强调课程资源设计要遵循知识可视化原则,尽可能地帮助学习者系统、快速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该文最后以"西方经济学"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该课程对应的学习资源,以此为各远程服务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案例。
[Abstract]:Distance course learning resource is the main learning content and auxiliary material provided by distance educ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 for distance learner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learning support for distance learners to complete their learning goals. That is to say, distance course resources are not only the carriers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but also the important learning support functions such as scene creation, learning guidance, evaluation and encouragement, promo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etc. At present,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provided by most distance education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China are electronic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ha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rigid structure, single content, lack of teaching design support and separation of resources from using proces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points: construc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based on network learning support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process and intera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ontology technology to flexibly manage and use various types and structures of process resources, and develops detailed teaching design to provide learners with concise and feasible learning methods and paths. It is emphasized that curriculum resourc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help learners system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construct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quickly. Finally,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corresponding learning resources of the course taking "Western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hus providing practical reference cases for each remote service organ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型数字图书馆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0BTQ00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莉;;开放大学学习资源设计:理论与实现(续)——第二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9期

2 李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从教学资源到学习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3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余胜泉;陈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9期

8 谢明凤;孙新;;基于本体知识管理的远程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任峰;田香勤;王三虎;;多媒体技术在动物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2 王蕾;郑霞;平静;;Blended Learning理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汪材印;张家喜;;混合式学习理念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刘春荣;刘宝艳;冯u&中;;网络教学平台中交互模块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纪红;郭公民;;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6 吕景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混合学习理论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敏;;混合学习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8 斯琴图亚;;解析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有效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杨昌红;韩伟爱;;“混合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0期

10 汤跃明;杨彩菊;;混合式学习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倪树楠;张士庆;;科学可视性在学习应用中的探讨[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宋武琪;顾基发;;专家挖掘思想及其在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中的应用[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谢思明;沈丽佳;谢立群;;在《口腔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混合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A];第八届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婷婷;网络微内容推荐方法及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邱峰;远程医学教育临床技能培训模式与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洁;移动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锦丹;多视角信息组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玲玲;基于Moodle平台的通用技术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杨晓东;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敏;多媒体辅助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秦伟;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铁华;基于网络平台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辅助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华威;基于绩效技术的中职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萌;以绩效技术为导向的企业E-Training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郑宏;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苏洪华;图式概念的哲学解读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3 陈丽;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7期

4 曹晓明;;基于“学习流”的教学支持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5 曹良亮;;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设计——以交互结构为核心的交互设计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1期

6 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框架和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7 孙慧;;网络学习资源师生共建模式的实践——以上海电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4期

8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9 梁斌;多媒体网络课件交互性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王嘉毅,金建生;协作学习:e-Learning环境中的交互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新;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田进;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雪云;基于知识建构的网络课程交互活动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新娣;谢小春;;关于网络学习中知识组织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2 韩涛,孟雅辉;基于数据库的网络课程学习路径优化方法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1期

3 黄长健;;蔡元培和谐人格教育思想[J];文教资料;2008年04期

4 高燕;秦志刚;;基于知识地图实现动态学习流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孙沛;CAI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1995年05期

6 姚颖;赵宏;;远程教育中本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6期

7 杨骞;论素质教育观下本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8年01期

8 刘晓保;从教师本体向教学本体的转变——兼论师资培训的发展方向[J];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06期

9 张凯;霸州教坛涌热潮“本体改革”结硕果——“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三届高级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霸州市隆重召[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10期

10 徐卫星 ,郑小波;浅析可持续发展下的本体教育[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钱耀刚;杨君;;网络教学课件的快速设计平台——Moodle[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张海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金陵;教育BLOG: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教研室 雷动纯;比喻、文学、想像力[N];科学导报;2005年

3 郭俊辉 陈立波;高起点谋划 高标准推进 高质量完成[N];辽源日报;2010年

4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周荫昌;艺术教育当是艺术的教育[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黄小玲;更新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N];汕头日报;2006年

6 吴康宁;从“接受与模仿”到“研究与建构”[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穆一凡 李静颖;教育:冬日里的“聪明”行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萧斌臣;做中国个性化校外教育的领跑者[N];中华建筑报;2009年

9 秦学科;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精髓[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徐强 易佑民;尼采哲学对当今创新教育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长健;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凤娟;基于语义网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中领域模型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晓丹;基于本体的学习对象共享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艳;网络教学中知识点网络的个性化呈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珏;“图形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乐静;基于本体的e-Learning个性化学习与资源共享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王轲;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尹小平;基于协同工具的课堂可视化知识管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段维清;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刘兆君;促进深度学习的数字化游戏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4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4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