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人”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依赖
[Abstract]:"Institutional person"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in a certain social state, needs and creates the institution and can abide by it. Because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eacher identity, behavior and humanity, teachers are institutionalized. Thi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mandatory state regulation of formal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non-autonomy of informal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obligation of legal status, and the consciousness and adaptabilit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The institutional dependence path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cludes the system of teachers'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standard system of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the system of teacher assessment, the system of training and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institutional dependence is of dual nature. In the fac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ystem,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eachers and to make teachers get out of the institutional dependenc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退出与补充机制研究”(2011TJK442)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广东省教师工程与省际教师迁移研究”(2012JK325)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敏;;美国“高质量教师”法案的实施策略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2 乐先莲;;当代西方国家与教育关系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3 庞丽娟;姜勇;洪秀敏;;迈向和谐的教师教育:问题与展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1期
4 谌启标;;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5 李政涛;;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吴元发;扈中平;;论教师良心拒绝与正当不服从及其限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朱旭光;;制度的人与人的制度:人与制度互动机理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8 朱旭东;试论教师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9 曲正伟;;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7期
10 王学云;;试析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保障制度[J];中国教师;2011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菁;;论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李剑;;技术化生存的人性危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苗绿;;向塞林格致敬——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小说比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5 牛庆燕;;“科技理性”的伦理困惑与科技决策的价值选择[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6 肖明华,肖建华;作为现代性事件的中国文艺美学——谈文艺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庞立生;王艳华;;当代精神生活的虚无化困境及其超越[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邝红军;;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3期
9 韩光明;;权利冲突、相邻关系与义务理性[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10 安桂清;;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国文;;人文奥运与公民伦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振林;;现代性的哲学视域[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丹;“人肉搜索”的伦理学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5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素妹;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途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晓鹏;论信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崇玲;论勒克莱齐奥创作中的生态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晓敏;教育学派创生条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旭东;;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阎光才;你站在谁的一边?[J];读书;2005年02期
3 华东师范大学“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咨询会议”秘书组;认清形势,积极进取,开创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咨询会议”综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4 郑新蓉;社会转型时期师范教育的属性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5 王建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政策的选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6 唐玉光;新世纪的教师教育:理论、制度、政策——第三届教师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综述[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7 唐玉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制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8 邹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经验[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9 谢安邦;论师范教育的特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10 武毅英;全方位考察我国高师教育的地位[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朝红,王彬;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2 支玖红;案例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杨沫辉,唐解珍;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秀英;跨省区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在萌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5期
5 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1期
6 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7 徐云燕;;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11期
8 丁文平;;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9 ;文摘[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5期
10 常秀芹;李艳艳;;教师合作的内涵、特征与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4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5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8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10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3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4 武明恩 罗移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丁雷;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N];大连日报;2009年
6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8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王亮;庆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陇东报;2011年
10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校长 张云鹰;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6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蒋莹;以教师职务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维;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燕华;运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赵承琳;中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7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