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8-12-20 08:48
【摘要】:目的:通过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考察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979名农村留守儿童和2096名非留守儿童完成了亲子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问卷、主观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结果: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较差,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②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师生关系在父子依恋与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24,占总效应的7%;在母子依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间接效应为0.024,占总效应的25.53%。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较差,主观幸福感较低;师生关系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child attach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under the absence of paternity by comparison with non-left-behind children. Methods: 979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2096 non-left-behind children completed parent-child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elf-assessment scale.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non-left-behind children, th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worse than those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re lower. 2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indirect effec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on attachment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0.024. Accounting for 7% of the total effect; The indirect effect between maternal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0.024, accounting for 25.53% of the total effect.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non-left-behind children, the parent-child attach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poor, and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arent-child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left-behind childre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耘,王晓华;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2 陈小萍;父亲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学绩、自尊及人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鲍聪;2002年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3 杨继平;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4 鲍聪;生存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胡桂锬;罗琴;王绪朗;;关于师生互动状况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6 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7 张晓;陈会昌;;儿童早期师生关系的研究概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8 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立利;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洪伟;课堂师生交往及其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荣春华;组织群体内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欧阳佩仪;小学儿童的自尊感与归因模式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毛汉忠;教师角色的自我认知与相关群体对教师角色期望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秋锋;论数学教育中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宁;儿童问题行为与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辉;石家庄市高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林穗方,周燕燕,李志辉,袁崇军;学习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子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3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金春寒;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6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王东宇;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和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8 赵光国,曾昭祥 ,郭军;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9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10 马晓春;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教书育人;2005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玮;三—五年级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琚晓燕;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菊;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结构与测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松;农村初中生“留守子女”家庭环境状况调查及对其心理健康和学绩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6年

5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陆中静;农村“留守子女”人格发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小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劲华;亲子游戏与亲子依恋的关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李文道;孙云晓;赵霞;;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3 李慧英;孙霞;;亲子依恋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瞿sズ,

本文编号:2387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87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