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简介
[Abstract]:In August 2012, Australia released the Australian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which consists of eight elements at two levels. The first is the external "culture of express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focusing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clearly understanding effective teaching, leadership, flexibility and coherence. Next is the internal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cycle", including reflection and goal-set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learning, feedback and review. The framework itself does not guarante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quir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and schools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 such a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particular, the framework should match other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t all levels.
【作者单位】: 浙江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课题“教育实习中职前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途径改革”(编号:SCG272) 浙江省2012年度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NO.34) 台州市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高校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编号:GZ1300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国蓉;丁守年;;文化与时间——对中国文化一次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何光全;国民文化素质教育浅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3 胡永新;;标杆管理: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2期
4 桑爱友;;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之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5 苏晓岑;;员工援助计划本土化过程中的中西差异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22期
6 任智慧;樊玲侠;;差异化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8期
7 潘广宏;;学校人性化管理策略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0期
8 陈焕红;;中美脱口秀节目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0年04期
9 高鸿萍;;后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郭滔;杨晗;;足球运动员技战术意识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裘君谟;;关于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若干问题[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2 萧君和;;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的构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登浩;王登峰;;基层党政干部的幸福感结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杨宝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裕琢;李丽霞;;西方大学文化的基本特征[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吕光明;邹长新;辛成会;杨峰;李力;段元柱;;把握五大支撑点 提升文化执行力[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安;;营造知识共享文化 指导员工行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程开先;;抓文化培训 促企业发展[A];成长中的新型教师——山西省师范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C];2000年
9 吴胜涛;张建新;赖建维;王玮;毕研玲;;事件归因的跨文化一致性与差异性:中美韩媒体及被试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瑞玲;张诗音;;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表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家坚;以循环低点把握买点[N];江苏经济报;2002年
2 ;浙江经济:由内向循环向外向循环大规模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本报编辑部;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N];工人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南桂 张雪山;实现行业扭亏进入良行循环[N];中国企业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于宁;爱使一次美妙的收购循环[N];中国经营报;2000年
6 记者 程新民;公交终点循环 减少交通拥堵[N];联合时报;2002年
7 (广东科德)黄智华;2002年循环转折点时间预测[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8 金太军;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简单互补循环[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侯艳红 梁宪民;柳江集团发展生态循环养鸡[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管喻;延伸·循环·回访[N];山西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宇春;俄国犹太人研究(18世纪末—1917年)[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刘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8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孙衍峰;越语人际称谓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王冬青;中国中山公园特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真;高中性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小花;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苏旭;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新奇;锦江之星高新店营销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王晶;中化南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方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王丽梅;南唐与前后蜀文化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乐;北京猿人环境及其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杨梅;试论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素英;《行政许可法》实施障碍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向荣;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44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