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育史研究中主观性的表现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9-08-11 15:31
【摘要】: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互为依托,不可分割。教育史研究者的意识或潜意识,对教育史研究的影响体现为教育史研究中的主观性。教育史研究中的主观性表现在:研究者的主观心理需求为教育史研究提供动力,教育史研究所依赖的史料深深地打上人的主观烙印,教育史研究者对教育史实的解读和建构具有主观性。明确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可以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态度三个层面对教育史研究者产生影响。
[Abstract]:The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re mutually dependent and inseparabl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ciousness or subconscious of the researchers of educational history on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history is embodied i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history.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history is manifested in that the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researchers provide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history,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relied on by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History are deeply imprinted with the subjective brand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historical facts by educational history researchers are subjective. Defining the subjectivity of historical research can have an impact on educational history researchers from three aspects: research purpos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attitude.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资助的成果,批准文号苏教师〔2012〕39号
【分类号】:G40-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洪宇;;教育史研究改革管抒[J];教育评论;1991年02期

2 ;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年02期

3 薛东;注重把握地方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读王豫生主编《福建教育史》[J];东南学术;2005年03期

4 杨伟玉;;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1期

5 高时良;;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史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1986年03期

6 刘钦腾;;近10年我国教育史学科反思性研究述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7 谈儒强;;教育史学评论的客观基础与评价标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周采;;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教育史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斌贤;刘传德;;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教育评论;1986年03期

10 孔炽;;坚持教育史研究中的科学的方法论——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述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国华;;关于“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施克灿;;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江铭;;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陈桂生;;略论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以今度古”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李爱萍;;西方教育史研究模式演变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王文宝;;中央教科所教育史研究室20年回顾与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许国春;;对近年中国教育史研究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叶哲铭;;区域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佳怡 记者  双生;《南京教育史》举行首发式[N];南京日报;2007年

2 杨孔炽;关于教育史研究的价值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3 何东昌;为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王晨;隐藏在词条下的知识演进:百科全书中的前沿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金林祥邋董美英;历史在对话中流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7 张树伟;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焦蓉;中国教育:现代化一百年尽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石中英;被长期轻描淡写的一种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陈洁;杨宪益:教育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3 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4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8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娟娟;论近代教会教育在安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2 宋臻垠;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朝兵;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强;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党宁;孟禄教育史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白一淼;我国早期医学电化教育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周辉;庄泽宣“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丁娟;二战后美国农村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沈秋红;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5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5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