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三次视角下移

发布时间:2019-08-13 15:39
【摘要】:所谓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视角下移,是指在研究中从更多地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宏观层面的内容,转而为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内容,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中国诞生的百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出现过三次这样的视角下移,构成了学术研究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道路。
[Abstract]:The so-called downward shift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macro level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study,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level of education. Since the birth of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history in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three such downward shift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which constitutes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It not o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but also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subject of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杰;;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绍军;;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以《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来考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静;高伟芳;;建设阳光校园文化,濡化学生素质[J];才智;2010年14期

4 范庭卫;杨贤江心理教育思想初探[J];吴中学刊;1995年04期

5 辛萌;;论杨贤江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贡献[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7 周立群;;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8 陈桃兰,黄英;试析杨贤江与国家主义派的斗争[J];党史文苑;2004年08期

9 周正怀;苏区社会教育的特点及评价[J];党史文苑;2005年02期

10 郝锦花;;清末民初乡村民众视野中的新式学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董宝良;吴琼;;杨贤江的德育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敖小兰;;杨贤江青年责任感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瀚青;;杨贤江论教师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海云;;杨贤江教育哲学思想浅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玲;杨贤江“全人生指导”及其对当代青少年的现实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志平;重塑“师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曲超;陶行知批判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昭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彭琳;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建红;试论文化矛盾[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9 陆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振国;乌海市乌达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刚;;近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评论;2008年06期

2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问题的反思与应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3 易琴;;新世纪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4 马云;翟文婷;;差学生与创新者[J];金融博览;2011年08期

5 程源;;教学改革应与世界接轨[J];北京观察;1998年08期

6 杨宗年;;中国近代晚清政府的三次“新政”[J];考试(高考文科版);2008年10期

7 ;胖子激增,青少年体格不如“日本人”[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2年09期

8 孙传远;;新课程改革三次“学术争论”的回顾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石永红 李寒芳 顾烨;两会预备性磋商,第三次“陈江会谈”就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宗河;中法教育混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巴黎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达娃;市政府召开第三次常务会议[N];拉萨晚报;2011年

4 记者 焦新;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保证[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记者 房惠玲;去年我省希望工程筹款3088万[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贾辉;“强国必先强教”[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记者 隋笑飞 姜琳 任沁沁;中国教育在全民期盼中“再出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翟颖娜;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N];保定日报;2008年

9 ;用新思想实现新跨越[N];吉林日报;2008年

10 康仁辉 孙福才;弋阳城乡学校结对帮扶[N];上饶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2526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6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8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