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共识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luralistic teaching and outstanding differenc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to seek the basic rationality of teaching and reach a certain teaching consensu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eaching consensus is not a simple process of teaching concept interpretation, but a continuous selection and creation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For schools, teaching consensus is not only a positive affirm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of school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a good vision of the future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s. For the teaching subject, the achievement of teaching consensus is a challenge in itself, which means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dividual teaching concept, even sub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so it is also a kind of self-restriction and restrain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nsensus can not only rely on some kind teaching will and good teaching desire, but also need to condense the teaching consensus into a relatively stable and standardized teaching system and behavior habit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学知识的社会学考察”(09YJA880078),项目负责人:徐继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乡村教化的百年嬗变研究”(11BH032),项目负责人:徐继存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继存;;教学制度建设的理性与伦理规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赵汀阳;;民主的最小伤害原则和最大兼容原则[J];哲学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锋;浅谈当代教师的教学观念[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王尚昌,李智敏;现代课堂教学观念亟待转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3 商均平;强化管理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07期
4 顾静;关于转变教学观念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年07期
5 牛峰;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6期
6 杨朝霞;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徐继存;;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王依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潘洪建;;西方教育家视野中知识观与教学观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徐继存;;教学制度建设的理性与伦理规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明;;撬开学生智慧之门的“缺陷式”教学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金继红;刘彤;;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在学科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冯丽娟;;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内外”兼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唐育新;;上好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几点妙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杨胜凡;陈国民;秦玉芳;董建伟;;关于教学方式的思考[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7 田恒平;;班级管理:回顾与前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孙翠香;;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9 沈昌亚;;深化教育培训改革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10 白红武;;浅谈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林寿 黄天太(作者单位:靖远县东湾镇教管中心长滩学校);新课改与教师观念的转变[N];白银日报;2005年
2 湖北省谷城县谷城一中 孙国琴;信息时代的教学研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3 马润梅;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N];今日信息报;2007年
4 吴洪彬;如何当好钢琴教师[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刘庆传 沈粤 徐中美;听中学老师谈国外学“高招”[N];新华日报;2003年
6 黄宽;舍“常”求“变”创“新”[N];钦州日报;2008年
7 市教研室 戴羽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四个冲突[N];天津教育报;2008年
8 南京师范大学2001级地科院教育硕士 郭沈宁;用新课程理念改进学科命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9 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永诚;更新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湖北省钟祥市教研室 方明文;农村教师培训校长应关注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芳芳;自由·参与·共识[D];西南大学;2012年
3 韩凤山;唐宋官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岩;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及其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齐军;体悟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洪旭;学校教学制度有效性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艳丽;交往视野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孔津华;结合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观念改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耿志涛;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清娟;教师差异教学观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珍莲;21世纪广西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策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李鹏;探究教学实施中的教师观念与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席作宏;教师个体教学哲学构建与教学专业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丽君;教师的缄默性教育观念及其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8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