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17 16:53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独立的思考能力等。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演示工具、个别辅导工具、信息加工工具、交流协作工具和研发工具与课程进行融合;融合的内容有试听演示型、情景教学、微格教学等。
【作者单位】: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春玲;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淑平;;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J];情报科学;2009年12期

2 何青;;多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整合的应用管理研究[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3 王琪;罗晓庆;王慧;;互动式教学法在《临床免疫及免疫检验》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赵超群;;基于ISM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影响因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9期

5 胡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应用中的反思[J];软件导刊;2010年04期

6 王芳;;信息技术难以走入课堂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年07期

7 刘良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及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9年10期

8 刘晓虹;巩瑞春;;信息技术与“电路分析”课程整合中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国钢;;IT会计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三)——基于建构主义的IT与会计课程整合初探[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理;本溪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怡;宝鸡市农远工程学校教育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卜红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9年

5 韩珍;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程靖;信息技术与高中函数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莹;浅谈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玉珠;信息技术环境下动静态视觉视角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素珍;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育桂;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虞哲中;;“任务驱动”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1期

2 李子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概念与意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3 王海玲,齐广化;论创新教育[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勾风云;关于素质教育的剖析[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鲁定元;教育应关注受教育者个体[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王蕾;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炉山,李尚群;科学创造的课程论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6期

8 方国才;;学习型学校:意义建构与图景勾画——兼论“学习型学校”教育学与管理学的双重价值[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22期

9 于守海;;新形势下德育教学中学生的“学”[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何小微;;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浩;;闪耀科技之光,跃动人性追求——浅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教学的意义和要求[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晓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及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肖汉仕;;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建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长乐 单位:江苏理工大学高教所;教育研究的文化创新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浙江教育学院 王治文;应体现更完整意义的目标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刘海宁;阅读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4 王淑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前瞻性意义[N];云南日报;2000年

5 郑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周星;现代艺术教育观念发展[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杨美荣;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静;试论青少年的人文思想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路晓丽;女大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黄俊兴;杜威课程理论对新课程改革意义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葛婷;职前教师专业准备状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秀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9 王耀中;校服意义的初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6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36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