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交流空间在现代校园中的表达——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大楼设计为例
【作者单位】: 湖南省电力勘探设计院;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分类号】:TU2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琪,亢智毅;大学空间的本源——“院”[J];华中建筑;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望社;闻栋;;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材质的表现与创意[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凤元利;大门建筑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凤元利;论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江潮;铜陵市新区中心区广场设计探索[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5 沙亮;;坚挺理性的建筑造型、开放绿色的办公空间——合肥企业金融大厦单体设计[J];安徽建筑;2007年04期
6 蔡芝明;;安徽理工大学北校区实验楼设计构思[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7 徐志虎;绪立渊;;城市公园绿地周边环境管理研究——以上海市城市公园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8 张琴;朱晓敏;;造型中的生长之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赵丽莉,刘春旭;东北财经大学综合科研大楼方案构思[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崇宜;贾东;;校园建筑的空间传承——以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大楼为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潇怡;于晓英;;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2 蒋雪峰;杨大禹;;中国古建筑传统数字观念分析——以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3 温洋;;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广义共同特征[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左应高;;建筑·空间·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5 李鹏;朱合华;丁文其;;地下综合体空间构成与一体化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宁;孙迟;;论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意性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7 冼宁;张钧;付希亮;;论自然景观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8 郭文博;;论大学校园的户外历史性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9 刘威;方建军;;人物纪念馆场所设计研究——苏秉琦纪念馆设计[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资源型城市工业地段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陆激;基地与设计的理性思维[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伟华;中国书法艺术对明式家具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胡仁茂;大空间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张澎涛;城市河道桥型系列规划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李鹏;面向生态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及实践[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s,
本文编号:2537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3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