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隐喻中的学生观:历史回溯与当代启示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6期
2 高原;;论教育隐喻理解的思维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05期
3 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姚运标;唐磊;;美国教科书中的宗教与科学之争——以斯科普斯案和《国防教育法》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伍德勤;;论传统派与现代派教育思想并存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龚兵;;近代大学课程世俗化及其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谈儒强;;教化之基 养正之所 贤才之薮——以清末以降合肥地区私塾教育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黄永珍;;“水泥设备巡检与维护”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黄永珍;;“教学做合一”在《设备巡检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录;;论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反乌托邦情结[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于莹;;传承愉快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视角解读“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5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张正江;;蔡元培美育哲学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潘威;;试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敖木巴斯尔;;蒙古族自主创新教育研究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趋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吴宗泉;;卢梭的教师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大飞;大连金石滩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3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曙光;;浅谈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赵真真;贺林珂;;科学定位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假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魏胤;;新视角看学生——浅谈多元智力观对学生观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7年06期
4 张天宝;;学生“四维”特性与现代教学活动[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8期
5 钟庆军;;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0期
6 朱先明;;相信每个学生 相信每位教师[J];教师;2010年05期
7 李煦;在教育教学中树立新的学生观[J];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02期
8 周国韬;;论教师在学生观上的偏差与防治——兼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赵公明 ,王俊亮;学生就是学生——当代学生观批判与重建[J];教师博览;2003年12期
10 赵艳平;后进生:一种后现代学生观的解读[J];江西教育科研;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吉会;;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树立新型学生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丁相平;;浅析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袁鹰;;浅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韩洪岩;;试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刘兆伟;陶双彬;;中华师道传统对现代教师素质养成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黄艳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丁兆芬;;《教师多元智能训练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9 余大海;;电教在目标教学中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张蔚;;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平等、尊重和理解[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鞍山第四十二中学 邹露;浅谈教师的学生观[N];鞍山日报;2010年
2 邹晓非;浅谈教学中的学生观[N];西藏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刘微;当代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副校长 蔡建泉;告别功利的学生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四川省华蓥市华蓥中学 郭子其(副校长) 王文娟;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王巍(作者单位:西平县柏城中学);课程改革要树立现代的学生观[N];驻马店日报;2006年
7 通山县教育局 朱必恩 通山县实验初中 从厚发;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观[N];咸宁日报;2006年
8 广安区观阁职业中学 白英琴;课改中教师新型学生观的探索[N];广安日报;2005年
9 无锡外国语学校校长 胡建庭;让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N];无锡日报;2006年
10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果淑兰;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几个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莹;蝶样美业:一份关于名校长的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原;论隐喻形态的学生观:历史回溯与现实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2 丁杰;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饶跃进;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反思与理性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席晶晶;论教育隐喻[D];河南大学;2009年
6 邰鹭明;教师的人性观、角色观和学生观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小荣;学生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幸娟;关于教育管理中隐喻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玮;十字路口的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慧;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学生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9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3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