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义务教育“微改变”

发布时间:2019-09-22 05:06
【摘要】:正编者按教育具有开启民智、传授技能、培养品格、打通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通道、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自世纪之交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完成了身份的转换。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大规模农村撤点
【分类号】:G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八年巨变──我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综述[J];天津教育;1994年11期

2 李宏;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投资问题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虞小强;陈宗兴;霍学喜;;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困境与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4 ;教育大事记[J];教师博览;1995年09期

5 曾楷祥,黄敬民,袁长生;依法治教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1991年05期

6 陶侃;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1994年05期

7 ;编后语:新会不愧为新会[J];广东教育;1999年Z1期

8 严羽;;“普九”教育:没有画圆的句号[J];山东教育;2006年14期

9 孟倩;;从教育平等走向社会平等:美国的经验和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10 钟维礼!本刊记者;谱写教育新篇章——犍为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纪实[J];四川教育;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钮堂柏;;浅谈农村弱势家庭的子女的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余志君;张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探析[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4 江文涛;罗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冯星灿;;试论高考“非考试竞争”与教育公平[A];探索与创新——《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9年

7 常云红;陈迪;刘永青;陈红香;;农村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蒋中一;;关于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集资和学费问题——东、中、西部典型村情况的比较[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9 金东贤;;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文新;;父母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自尊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光明 实习生 曾金;城镇化有力的“绿色引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李仁臣;人生最宝贵的希望[N];人民日报;2004年

3 徐晓晴;教育高地显雏形[N];重庆日报;2007年

4 记者 吴佳佳;“十一五”时期“普九”覆盖率接近100%[N];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王云霞;“十一五”全省实现“两基”[N];兰州日报;2006年

6 驻京记者 陆静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N];文汇报;2006年

7 李志岗 刘军伟;志丹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N];延安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任丽梅;教育公平在党和政府重视下逐步成为现实[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吴晶;教育提速奠基民族未来[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聘任教授、东北师大教科院教授 袁桂林;“两免一补”乐坏了农村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张铁道;亚洲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1997年

4 高庆蓬;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杜井冈;海南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移民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2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缪忠英;农村“留守儿童”失学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夏素荣;农村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苏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多良;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省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细玫;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困境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海丽;农村高中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9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39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