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2:00

  本文关键词: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逐渐的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人才的培养逐渐的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随之而来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问题则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可能自我的认识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早期如何形成和改变他们的可能自我具有重要意义。可能自我是指个体关于他们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害怕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想法。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以运动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和可能自我问卷为测量工具,选取湖北省普通高校在校体育专业大学学生为被试。首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其次,用修正过的问卷对被试进行施测。本文旨在研究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高校体育课培养起来的运动目标定向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可能自我和运动可能自我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可能自我和运动可能自我上存在差异。 (2)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可能自我和运动可能自我上存在差异。 (3)运动成就目标定向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可能自我有影响,对其学业可能自我也有显著的影响。 (4)运动成就目标定向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业可能自我的影响小于运动可能自我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 任务定向 自我定向 可能自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7.4;G4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问题的提出9-11
  • 2 文献综述11-19
  • 2.1 成就目标定向11-14
  • 2.1.1 成就目标定向的概念11
  • 2.1.2 成就目标定向的分类11-13
  • 2.1.3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的相关研究13-14
  • 2.2 可能自我14-17
  • 2.2.1 可能自我的定义14-15
  • 2.2.2 可能自我的测量15-16
  • 2.2.3 可能自我的相关研究16-17
  • 2.3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可能自我的相关研究17-19
  • 3 研究设计19-26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目的19
  • 3.3 研究假设19
  • 3.4 研究方法19-20
  • 3.4.1 文献资料法19-20
  • 3.4.2 问卷调查法20
  • 3.4.3 数据统计法20
  • 3.4.4 逻辑分析法20
  • 3.5 研究过程20-26
  • 3.5.1 研究工具20-21
  • 3.5.2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的信度检验21
  • 3.5.3 可能自我问卷的初步调查和信效度检验21-22
  • 3.5.4 量表题目分析22-23
  • 3.5.5 自我问卷的信效度检验23-26
  • 4 结果与分析26-32
  • 4.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差异分析26-28
  • 4.1.1 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性别差异分析26
  • 4.1.2 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年级差异分析26-27
  • 4.1.3 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生源地差异分析27-28
  • 4.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分析28-29
  • 4.2.1 不同性别对运动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分析28
  • 4.2.2 不同年级对运动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分析28
  • 4.2.3 不同生源地对运动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分析28-29
  • 4.3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相关分析29-32
  • 4.3.1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可能自我的相关分析29-30
  • 4.3.2 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可能自我的相关分析30
  • 4.3.3 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业可能自我与运动可能自我的相关分析30-32
  • 5 讨论32-35
  • 5.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体育专业可能自我的影响32-33
  • 5.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运动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33
  • 5.3 运动成就目标与可能自我的关系33-34
  • 5.4 学业可能自我与运动可能自我的关系34
  • 5.5 研究局限与展望34-35
  • 6 研究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附录一40-43
  • 附录二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春梅;刘晶;;新疆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3 戴志鹏;郭羽;彭世纯;;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构建的观念之碍与突破之径——基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的再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张玉泉;赵国春;陈开梅;;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劲松;谢仁桃;;湖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教育调查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戴清华;葛国菊;;试从就业层面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年18期

7 滕延江;;河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3期

8 戴国清;高秋平;陈永军;;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李娟;;河南省体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冯香菊;;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军;;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调查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瑾瑜;郭俊辰;褚跃德;;不同体育专业大学生坚韧人格的比较[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徐守森;韩桂凤;;中国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防御方式究竟有无性别差异?——来自元分析的研究结果[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齐光辉;张雯;;性别和自尊因素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评价理论课教师的影响[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赵洪朋;刚勇;;体育专业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任涵;任渊;;甘肃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刘磊;潘铁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马嵘;黄春梅;;新疆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付哲敏;苑婷婷;;实验条件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动作失误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吴本连;季浏;;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的研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窦雨佳;大学生送体育到田间地头[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 曹纯菲;体育专业生如何度过“就业寒冬”[N];中国体育报;2009年

3 李爱铭;体育家教悄然走红[N];解放日报;2008年

4 黄心豪 吴钰成;改革,提升服务[N];中国体育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裁判员培训对湖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志鹏;网络环境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富荣;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风格特点探析[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4 吕增辉;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2年

5 高洁;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幸福感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成方明;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年

7 陈兆陨;吉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游进;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洋;不同项群专项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侯并并;重庆市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员运动倦怠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运动成就目标定向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可能自我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6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