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7 02:07
【摘要】:在实践中,心理咨询教师发现学生的一些对事情的僵化的、过激的看法会导致他们的心理产生问题,这种有问题的、过激的看法被教师们称为“认知偏差”。而根据本研究的定义,认知偏差是指“有问题的、错误的、不良的观念或想法,这种观念或想法会导致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产生问题,造成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情绪障碍”。 在具体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对中小学生认知偏差的内容和结构、当前的现状以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探究。 研究一: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前后共抽取被试1307人,,进行中小学认知偏差调查问卷的编制,并在编制的同时,界定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的结构 研究二:抽取被试共851人,使用自编的中小学认知偏差问卷,通过各种差异性的数据分析来探查当前的中小学生认知偏差状况如何,存在哪些性别和年龄发展趋势上的特点。 研究三:共抽取被试181人,使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建模,确定初中生的认知偏差与其影响因素:部分人格因素、应激事件、目标定向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结构关系。 总结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最终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结论: (1) 中小学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认知偏差为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分别是:“维护自我”、“苛求善待”、“过度完美”、“消极态度”以及“获得关注”,其中最大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倾向较突出。 (2) 自编的中小学认知偏差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将来中小学生认知偏差的调查。 (3) 当前中小学生认知偏差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中问题最严重的两个因素是“过度完美”和“苛求善待”。 (4) 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认知偏差比女生更严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异量逐渐增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伟琼;;浅析中小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诱因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2 刘烨;;认真的刘爱芳[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8期

3 孙s

本文编号:2700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00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