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提问教学:理性审视与理念重建

发布时间:2020-06-09 04:17
【摘要】:正曹永当今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动起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静听状况,并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及其对问题的想法,使他们能够享受课堂教学中的自由。提问教学被誉为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作为范例被观摩与模仿,在历次的先进教学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国华;;传统提问的缺陷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6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8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海燕;;巧设话题 激活语文课堂[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年Z1期

2 侯新杰;郭海莉;;课堂提问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J];林区教学;2007年11期

3 梁丽;;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意义与路径[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4 余明;;教师提问的六条原则[J];大众心理学;2004年08期

5 祁玲娟;;精彩提问 问出精彩——论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艺术[J];理论导报;2007年07期

6 张夫伟;;课堂提问四“问”[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0期

7 韩亚亚;;浅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考试周刊;2011年36期

8 袁大忠;;体育教学中的问答[J];中国学校体育;1983年03期

9 本刊编辑部;特大喜讯——《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将于明年1月起正式出版[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5年20期

10 胡岭;;把课堂还给学生[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伟平;;浅谈电子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的技巧[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翟一飞;;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汪之顼;杨振宇;荫士安;;不同性别中学生青春期前后学习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黄盈;马丽莉;梁宝勇;;对中学生生活应激和困扰症状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陈先献;钱跃升;武轶农;苏军英;刘海燕;;中学生尝试吸烟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成雄 王玉国;市三运会暨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N];天水日报;2009年

2 赵文;中学生为何不认技校这条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4 朱剑慧;以色列中学生:成绩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档观[N];雅安日报;2008年

6 黄艾禾;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写作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学生发明英文规范 书写训练方案获国家专利[N];赤峰日报;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10 ;迷失在“伊甸园”[N];自贡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6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于京京;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素容;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学生提问[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春娥;初中生质疑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小思;中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之语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邱锐;中学生出路与国民政府教育改革(1930—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新平;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惠进志;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0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