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自尊在高中生同伴依恋与交往焦虑关系中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7-03-27 17:07

  本文关键词:自尊在高中生同伴依恋与交往焦虑关系中的影响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依恋(attachment)是一种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是个体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建立的一种深层的、稳定的、连续的情感连接(Bowlby.1973)。它可以描述为儿童渴望和需要与某个个体保持长期的、持续的亲近。依恋关系的最初研究主要针对婴幼儿与其母亲的依恋关系,因为这是儿童早期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始和人生经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后的研究发现:依恋联结是持续存在的,安全依恋质量或不安全的依恋质量都会成为个体人格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基础。因此,人们开始关注青少年的依恋研究。父母是个体早期的主要依恋对象。青春期主要的依恋对象为同伴。因此,同伴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极其重要。 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关系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机制是社会的需求,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依恋理论指出,依恋质量并不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中介变量,如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Bowlby,1973; Bretherton,1985)=Greenberg等(1993)曾指出:内部工作模型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及自尊的水平的总体觉知,是个体在和主要抚养对象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自尊是青春期学生发展的重要品质,高自尊个体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在社会交往中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出现较少的社交回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的同伴依恋特点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其中自尊水平是否起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班级集体施测的方式,对广州市450名高中生采用亲密关系问卷(ECR)中文版、自尊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共三个问卷测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ECR量表、SES量表和IAS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高中生的同伴依恋类型中,恐惧型依恋者最多。四种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如下:安全型20.8%、冷漠型23.5%、专注型14.9%、恐惧型40.8%,安全型依恋只有20.8%,不安全依恋为79.2%。 (3)性别、专业、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在依恋类型、自尊、社交焦虑的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 (4)高中生的同伴依恋特点、自尊水平对社交焦虑都有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7.7%。其中,自尊水平在依恋回避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依恋特质 自尊 社交焦虑 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3
  • 1.1 研究背景12-13
  • 2 研究综述13-21
  • 2.1 依恋综述13-14
  • 2.1.1 依恋的涵义及理论13-14
  • 2.1.2 依恋的测量14
  • 2.2 自尊综述14-16
  • 2.2.1 自尊的涵义及理论14-15
  • 2.2.3 自尊的结构理论15-16
  • 2.2.4 自尊的测量16
  • 2.3 社交焦虑综述16-18
  • 2.3.1 社交焦虑的涵义及理论16-17
  • 2.3.2 社交焦虑的测量17-18
  • 2.4 依恋类型、自尊、社交焦虑三者的关系18-21
  • 2.4.1 依恋类型与自尊的关系18-19
  • 2.4.2 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19-20
  • 2.4.3 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20-21
  • 3 研究构思21-23
  • 3.1 问题的提出21
  • 3.2 研究目的21-22
  • 3.3 研究意义22
  • 3.3.1 理论意义22
  • 3.3.2 实际应用意义22
  • 3.4 研究思路22-23
  • 4 研究方法23-27
  • 4.1 研究对象23
  • 4.2 研究工具23-26
  • 4.2.1 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ECR)23-24
  • 4.2.2 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24-25
  • 4.2.3 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25-26
  • 4.3 研究过程26-27
  • 4.3.1 施测26
  • 4.3.2 数据统计分析26-27
  • 5 研究结果27-39
  • 5.1 问卷分析27-29
  • 5.1.1 ECR量表的信度分析27
  • 5.1.2 ECR量表的效度分析27-28
  • 5.1.3 自尊量表(SES)的信度分析28
  • 5.1.4 自尊量表的效度分析28
  • 5.1.5 交往焦虑量表(IAS)的信度分析28-29
  • 5.1.6 交往焦虑量表的效度分析29
  • 5.2 高中生依恋类型、自尊、社交焦虑的描述性统计29-32
  • 5.2.1 高中生依恋类型的描述性统计29-30
  • 5.2.2 高中生依恋类型的人口学差异30-31
  • 5.2.3 高中生自尊的描述性统计31
  • 5.2.4 高中生自尊量表总分的人口学差异31-32
  • 5.2.5 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描述性统计32
  • 5.2.6 高中生社交焦虑的人口学差异32
  • 5.3 不同依恋维度和类型与自尊的差异比较32-33
  • 5.3.1 自尊在不同依恋维度上的差异比较32-33
  • 5.3.2 在不同依恋类型上自尊的差异比较33
  • 5.4 不同依恋维度和类型高中生在社交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比较33-35
  • 5.4.1 不同依恋维度在社交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比较33-34
  • 5.4.2 不同依恋类型在社交焦虑的差异比较34-35
  • 5.5 依恋特质、自尊、社交焦虑三者的关系35-39
  • 5.5.1 高中生依恋特质、自尊、社交焦虑的相关35-36
  • 5.5.2 高中生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社交焦虑的预测36-37
  • 5.5.3 自尊在高中学生依恋类型和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37-39
  • 6 讨论39-43
  • 6.1 高中生依恋特质的基本特点39-40
  • 6.1.1 高中生依恋特质的特点39
  • 6.1.2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依恋特质39
  • 6.1.3 不同专业和年级的高中生依恋特质39-40
  • 6.2 高中生依恋与自尊的关系40-41
  • 6.2.1 高中生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对自尊的影响40
  • 6.2.2 依恋类型与自尊的关系40-41
  • 6.3 不同依恋维度和类型的高中生在社交焦虑水平上的比较41
  • 6.4 高中生依恋特质、自尊、社交焦虑三者的关系41
  • 6.5 自尊在高中生依恋类型和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41-42
  • 6.6 研究结果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干预的启示42
  • 6.7 本研究的不足42-43
  • 7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8
  • 后记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欧阳宇;;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的调查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鲍芳;;艺术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交焦虑与依恋的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吴静珊;;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魏征新;孙宏玉;霍莉钦;;实习前护理大专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08期

6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吴薇莉,张伟;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与其认知、行为关系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8 秦和平;刘金光;万露;李同归;;公安干警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9 魏征新;霍莉钦;;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10 李玲玉;;大学生社交焦虑、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自尊在高中生同伴依恋与交往焦虑关系中的影响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0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