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6-11 22:30
【摘要】:鉴于中国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干预大多体现在心理问题与临床症状的描述上,整体策略和措施的探讨也多限于学校层面,本研究借鉴西方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和运作方式,将研究范围扩展到政府、学校、社区与民间等层面,对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进行多渠道比较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据以提出优化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建议。基本观点是对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现状从政府、学校、社区以及民间等四个方面,,采用文献法与比较研究法分析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差异,进而从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资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社区教育体系建设以及社工及其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优化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建议。 本研究主要分四个部分讨论上述主题。 第一部分主要就本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扼要叙述,并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是对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现状主要从政府、学校、社区以及民间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并分别绘制了四方面结构关系图表,从而表明西方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西方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完善,具有相对优势,形成了由政府、学校、社区及民间等方面组成的、全方位的服务系统,其构成有政府机构和民间机构,一般健康服务和特殊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家庭、司法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多方面的服务体系。这些机构所处的地位与其所起的作用各异。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心理健康服务制度以及获得服务渠道的复杂性,意味着心理健康服务在组织上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完整,获得该服务会有诸多障碍,且心理健康服务制度下多种经济来源的相互竞争更易加剧该制度的复杂性。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具有如下特点:(1) 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途径,且多归入德育或基础教育范畴;(2) 学校尚缺乏专项经费的投入,其资金来源多由德育经费划拨;(3) 政府目前仅出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而尚未将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国家专门的立法体系;(4) 北京、广州等地已开展的社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金明;李红梅;;近十年来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娟;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途径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智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调查及体系建构[D];苏州大学;2010年

3 郭俊梅;昆区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状况及教育管理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8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708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