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在感知需求能力对助人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14 11:58
  目的探讨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在其感知需求能力和助人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以311名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感知需求能力测量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助人行为测量问卷》对其感知需求能力、共情能力和助人行为进行测评。结果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得分为(3. 4±0. 4)分,感知需求能力得分、助人行为得分中位数分别为3. 1和3. 3分。高校辅导员感知需求能力得分与共情能力、助人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 25、0. 27,P <0. 01],共情能力与助人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S=0. 30,P <0. 01)。在中等困境、高等困境下,共情能力在感知需求能力与助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4. 6%和13. 2%。结论感知需求能力可直接或间接促进助人行为,共情能力在感知需求能力与助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医学. 2018,45(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1.2.2 困境程度测量
        1.2.3 感知需求能力测量
        1.2.4 共情能力测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感知需求能力操作性有效性检验
    2.3 感知需求能力、共情能力和助人行为相关性分析
    2.4 共情能力在感知需求能力与助人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师共情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促进:基于动画叙述模拟测量的多层线性分析[J]. 李伟健,丁菀,孙炳海,俞丽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6)
[2]助人行为研究的实验范式探讨[J]. 陈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15(20)
[3]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J]. 钟毅平,杨子鹿,范伟.  心理学报. 2015(08)
[4]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5]需求感知在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J]. 任艳,胡晓莹.  中华护理教育. 2011(10)
[6]感知需求对高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J]. 赵青,孙炳海,李伟健,谢佳链,陈海德.  心理研究. 2010(05)
[7]观点采择对高中教师共情反应的影响:共情倾向的中介作用[J]. 孙炳海,黄小忠,李伟健,叶玲珠,陈海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3)

硕士论文
[1]5-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认知研究[D]. 王彤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初中生共情与道德推脱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 王晓.河南大学 2014
[3]共情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共情、情绪智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 彭司淼.中南大学 2013
[4]教师共情能力及训练研究[D]. 曾敏.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8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88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