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反思:人的异化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02-17 05:46
  教育评价的教育性问题本质上指向教育评价中人的问题。这里的"人"不是作为类的概念而是作为具体个人的存在。当前,基础教育评价在实践过程中饱受标准化思维、分析式(点状)思维和技术化思维的主导,致力于寻求确定性的评价指标的厘定,其实质是力图通过对评价之"术"的精细化雕琢,以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导向在现实中却愈加造成了评价与教育相脱节的窘况,使得教育评价中"有评价无教育""有评价无人",丢失了评价的"教育味"——即教育性。其结果是主体的人被异化为数字的人、被割裂的人和被压制的人。因此,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确定评价是为着个体成长(为着人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样态上注重个体的自我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标准的动态生成,有望为基础教育评价的改善提供一些启示。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0,(03)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教育评价的教育性:指向人的问题
    (一)教育评价:“对”教育的评价还是“为”教育的评价?
    (二)教育评价中的人: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个人?
二、教育评价的现状反思:主导思维及异化的人
    (一)标准化思维与“数字人”
    (二)分析式(点状)思维与“被割裂的人”
    (三)技术化思维与“被压制的人”
三、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回归
    (一)价值取向:个体的成长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旨归
    (二)评价样态:重视个体的自我评价
    (三)评价标准:教育评价的生成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教育评价范式转变及其对学前教育评价转型的影响[J]. 李琳,刘昊.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01)
[2]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困局[J]. 刘丽群,屈花妮.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0)
[3]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J]. 罗祖兵.  教育科学. 2014(05)
[4]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基础[J]. 龚孝华.  教育发展研究. 2009(Z1)
[5]教育评价:为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日本教育学者梶田叡一教授访谈[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07(06)
[6]教育评价中的“桥”与“门”[J]. 李政涛.  中小学管理. 2004(06)
[7]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 叶澜.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3(04)

硕士论文
[1]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占巧.西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8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28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