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特征分析——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发布时间:2022-02-17 13:14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占6.10%,疾患者占18.29%;②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差异显著,而在客观社会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及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在DFM四分法下采取靶向分类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另三类贫困生向康健者的转化率,提升贫困生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心理精准脱贫。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1(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2.1 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1.2.2 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1.2.4 青少年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APGIS)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精准扶贫班四类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的分布比例分析
    2.3 精准扶贫班四类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的社会支持特点
    2.4 精准扶贫班四类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特点
3 讨论
    3.1 精准扶贫班四类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的分布比例
    3.2 精准扶贫班四类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的社会支持特点
    3.3 精准扶贫班四类心理健康状态学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特点
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贫困生心理资本、个人成长主动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李美华,余彩云.  教育评论. 2019(11)
[2]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究[J]. 李绍明,郝萍.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3]社会支持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脱贫”路径研究[J]. 张伟伟,顾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4]承德市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卢锴锋,董雅洁,尚文晶,李宝芬,李晓敏,何雪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3)
[5]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现状与帮扶对策研究[J]. 朱壹.  轻工科技. 2019(05)
[6]基于社会工作视阈的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介入方法研究[J]. 何一明.  高教学刊. 2019(06)
[7]中职护理精准扶贫班86例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 曾武祈,谢涛,龚海蓉,白雅萍,林英,郑翠红.  福建医药杂志. 2018(04)
[8]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白汉平,肖卫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05)
[9]青少年个人成长主动性问卷的初步编制与检验[J]. 郭纪昌,叶一舵.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10]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指标的再探讨及稳定性研究[J]. 海曼,熊俊梅,龚少英,秦屹,高苗苗.  心理科学. 2015(06)

硕士论文
[1]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青海省大学生中的实证研究[D]. 郭康伟.青海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29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629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