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数据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时空非均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0:27
本文关键词:基于统计数据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时空非均衡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推行的各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推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学有所教”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则表征为资源配置差异巨大、师资力量悬殊。鉴于目前关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状况的研究成果多数集中于均衡与非均衡内涵、非均衡的政策审视以及对非均衡状况的定性描述方面,而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状况进行时间和空间上测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在尝试构建衡量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可及性差异、办学条件差异和教育质量差异3个一级指标,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起点不均衡、过程不均衡和结果不均衡状况进行空间计量分析,并对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负效应进行解读。 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对国内外有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阐释了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度体系的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构建原则,并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为基点,从义务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入手,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可及性差异、条件差异和质量差异的全面测度指标体系。然后介绍了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度方法。 第三章从时间序列的视角测度了城乡义务教育可及性差异、办学条件差异和教学质量差异;从空间序列的视角测度了全国各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差距、师资力量差距和教育经费差距。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四方面的负效应,包括: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阻碍了城乡经济同步增长;阻滞了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等。 第五章提出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方面政策建议,即建立“以县为主,多主体推进”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教育问责制;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健全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构建“1+9+1”义务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时间和空间 统计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导论11-20
- 1.1 研究的缘起11-12
- 1.1.1 推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条件11-12
- 1.1.2 推动社会公平政府责无旁贷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2.1 国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综述12-16
- 1.2.2 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综述16-17
- 1.2.3 简要评价17
- 1.3 研究意义17-18
- 1.4 研究方法18-19
- 1.5 论文框架19-20
- 第2章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度方法20-26
- 2.1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20-23
- 2.1.1 构建测度指标体系的原则20-21
- 2.1.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21-23
- 2.2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度方法23-26
- 2.2.1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度的绝对差异指标23-24
- 2.2.2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度的相对差异指标24-26
- 第3章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测度26-62
- 3.1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时间序列测度26-50
- 3.1.1 城乡义务教育可及性差异测度26-30
- 3.1.2 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差异测度30-47
- 3.1.3 城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差异测度47-50
- 3.2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空间序列测度50-62
- 3.2.1 全国各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差距测度50-54
- 3.2.2 全国各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差距测度54-57
- 3.2.3 全国各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57-62
- 第4章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效应分析62-71
- 4.1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62-64
- 4.2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阻碍了城乡经济同步增长64-67
- 4.3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阻滞了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67-69
- 4.4 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69-71
- 第5章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71-76
- 5.1 建立“以县为主,多主体推进”的教育管理体制71
- 5.2 优化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教育问责制71-72
- 5.3 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72-73
- 5.4 健全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73-74
- 5.5 构建“1+9+1”义务教育新模式74-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2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元京;;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制度障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9期
6 戴罗仙;义务教育投入:中央与地方财力比较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8 杨兆山;张海波;;标准化学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军杰;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10 王金秀;“政府式”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J];管理世界;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统计数据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时空非均衡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70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