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7:0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社会自我尤其是对自我可能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它帮助个体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发展的任务,帮助个体依据预期评价未来,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形成为个体的梦想达成和人生的完整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动力。而归因方式是对他人和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倾向,是一种个性认知变量,个人特定的结果归因会影响个体对未来的期望,同时引发特殊的情感,进而影响后继行为。这种在过去时间整合的基础上将未来看作是过去的一种动力联系,加上个体形成一定的归因方式,做出对未来可控的和内部的归因,将决定学生当前行为,并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和未来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其次,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对不同情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影响个体对当前的评价和对未来选择的反省,还影响个体在想象中对活动进行心象性实现,即对即将执行的活动场面或动作流程形成鲜明、生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是自我概念中对未来影响深远的。所以,研究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将丰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等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本研究从江西几所高校大一到大四年级整群随机取样,选取了四个班共450名大学生,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集体施测。运用spss17和lisrel8.7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都比较高。男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要显著高于女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且未来时间洞察力在专业、住地、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2、成功能力归因、努力归因和失败努力归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失败情境归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存在显著负相关;成功运气归因和失败能力归因以及失败运气归因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不显著。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显著。一般自我效能只与成功能力和努力归因显著正相关,与失败努力和运气归因显著正相关。 3、成败归因方式可以直接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也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来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各因子。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各因子,影响方式各不相同:自我效能在成功能力归因和情境归因与未来效能维度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在成功情境归因与行为承诺维度有完全中介作用;但在成败归因方式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 归因方式 一般自我效能感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4
- 1.1 未来时间洞察力9-17
- 1.1.1 未来时间洞察力概念界定9-10
- 1.1.2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基础及探讨10-12
- 1.1.3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结构12-14
- 1.1.4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测量方法14-15
- 1.1.5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实证研究15-17
- 1.2 归因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综述17-19
- 1.2.1 归因17
- 1.2.2 归因方式的有关研究17-19
- 1.3 一般自我效能感概述19-20
- 1.3.1 一般自我效能感定义19-20
- 1.3.2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20
- 1.4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互关系20-24
- 1.4.1 归因方式与未来时间洞察力20-21
- 1.4.2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21-22
- 1.4.3 归因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22-24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假设24-27
- 2.1 问题的提出24
- 2.2 研究假设24-25
- 2.3 研究方法25-27
- 2.3.1 研究被试25
- 2.3.2 研究工具25-26
- 2.3.3 研究程序26-27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7-41
- 3.1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描述性研究27-28
- 3.2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差异研究28-31
- 3.2.1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人口变量上的差异研究28-29
- 3.2.2 归因方式的人口变量差异研究29-31
- 3.3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分析31-33
- 3.3.1 归因方式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及诸因子的相关31-32
- 3.3.2 归因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32-33
- 3.3.3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33
- 3.4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回归分析33-34
- 3.5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路径分析34-41
- 3.5.1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与行为承诺的关系模型检验35-36
- 3.5.2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未来效能的关系模型36-37
- 3.5.3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远目标定向的关系模型37-38
- 3.5.4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未来意象的关系模型38-39
- 3.5.5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目的意识的关系模型39-40
- 3.5.6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模型40-41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41-47
- 4.1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一般特点41-42
- 4.2 归因方式的特点42
- 4.3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42-47
- 4.3.1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关系42-43
- 4.3.2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回归关系43-44
- 4.3.3 归因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与未来时间洞察力模型分析与讨论44-47
- 第五章 结论47-49
- 1 研究结论47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7
- 后记57-5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进;目标设置理论中的未来时间洞察力[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高丽娜;李丽娜;闫亚曼;;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3 张珊珊;刘霞;张野;;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4 朱韩兵;丁颢;;大学生归因风格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6 陈永进;未来时间透视及其与控制观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4期
7 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8 陈永进,支愧云;未来时间透视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9 董圣鸿,张t
本文编号:375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7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