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发布时间:2017-05-20 03:00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是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成长的两种重要教育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教育性,呈现着不同的教育优势,二者能否形成教育合力,将关系着儿童的身心能否获得健康地成长。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的影响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要求不统一,或者教育不一致,二者的教育作用就会削弱,导致儿童思想的混乱,甚至行为上的矛盾。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由于内外部的原因,导致二者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与教育评价方式上存在着不同,致使教育效果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特性,围绕促进孩子的发展,,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去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二者有效的沟通,增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最终,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成长。在明确二者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应该着力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入合作,丰富合作的内容,拓展合作的领域,实现彼此的深入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围绕孩子的习惯养成、生活启蒙与理想塑造三个维度,增进彼此的合作。在深化了解,丰富合作内涵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的合作,应该积极开辟二者的合作路径,主动创立家庭学校联系机构、开展家访、建立家庭学校联系制度,通过有效合作路径的开辟,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入合作与沟通。 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则是教育的起航与奠基。父母与教师作为孩子的领路人,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价值,应该充分发挥合作过程中人的主体作用,挖掘环境潜藏的教育价值与开辟多维的合作视角,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完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合作 家长 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5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 引言8-11
  • (一) 理论意义8-9
  • (二) 现实意义9-11
  • 二、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特点11-15
  • (一) 教育理念的特点11-12
  • (二) 教育目标的特点12-13
  • (三) 教育方法的特点13
  • (四) 教育评价的特点13-15
  • 三、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内容15-25
  • (一) 习惯养成15-18
  • 1. 学习习惯15-16
  • 2. 生活习惯16-17
  • 3. 心理习惯17-18
  • (二) 生活启蒙18-21
  • 1. 情感的生成18-19
  • 2. 道德的引领19-20
  • 3. 智慧的开启20-21
  • (三) 理想塑造21-25
  • 1. 个人理想21-22
  • 2. 生活理想22-23
  • 3. 职业理想23-25
  • 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途径25-31
  • (一) 家庭学校联系机构25-26
  • 1. 家长学校25
  • 2. 家长委员会25-26
  • (二) 家访26-28
  • 1. 教师要明确责任26-27
  • 2. 精心选择家访时间27
  • 3. 讲究访谈艺术27-28
  • (三) 家庭学校联系制度28-31
  • 1. 联系人制度28-29
  • 2. 沟通机制29
  • 3. 反馈机制29-31
  • 五、 合作应注意的问题31-34
  • (一) 重视人的因素31-32
  • (二) 挖掘环境价值32-33
  • (三) 注重多维性33-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昌木;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勇,于跃;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其预防策略[J];教育探索;2002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80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