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南昌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调查与改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9 08:13

  本文关键词:南昌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调查与改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前世界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之中,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义务教育被作为各国基本的教育制度已纷纷建立起来。在我国,义务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其公益性和公共性需要相应政策体系的保障。在此背景下,就近入学既是义务教育政策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也是保障义务教育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一项政策措施,其实施的好坏与否意义重大。然而,许多地方就近入学实施状况并不如人意,作为政策对象的学生遇到的就近入学问题繁琐多样,而学生家长在孩子入学问题上更是头痛不已,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也不例外。 本研究立足于江西省南昌市,以具有代表性的东湖区作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针对本市就近入学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收集的问题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多个视角探寻其原因:一、环境分析视角,分析影响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客观条件;二、政策运行机制视角,从影响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政策运行机制方面进行分析;三、博弈论视角,从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四个相关主体在约束条件下,各自如何进行利己选择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针对南昌市就近入学政策实施情况不理想的现实,并考虑到南昌市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南昌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政策的顺利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 就近入学 政策实施 调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6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7-8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7-8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8
  • 1.2 概念的厘定8-9
  • 1.3 研究现状综述9-12
  • 1.4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创新点12-13
  • 1.4.1 主要问题12
  • 1.4.2 创新点12-13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13-14
  • 1.5.1 博弈论13-14
  • 1.5.2 社会正义理论14
  •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4-16
  • 1.6.1 本文的研究思路14-15
  • 1.6.2 本文的研究方法15-16
  • 第2章 南昌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实施问题调查与分析16-29
  • 2.1 南昌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基本介绍16-18
  • 2.1.1 南昌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相关政策内容简介16-17
  • 2.1.2 南昌市东湖区地理及义务教育学校概况17-18
  • 2.2 实际调查与访谈情况18-29
  • 2.2.1 调查情况概述18-19
  • 2.2.2 问卷信效度检验19-20
  • 2.2.3 调查结果分析20-23
  • 2.2.4 部分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获取信息的比较分析23-27
  • 2.2.5 南昌市就近入学政策实施问题的归类与总结27-29
  • 第3章 就近入学政策影响因素分析29-37
  • 3.1 客观影响因素分析29-30
  • 3.1.1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9-30
  • 3.1.2 资源配置不均,校际差距大30
  • 3.2 就近入学政策运行机制缺陷的影响30-33
  • 3.2.1 政策出台缺乏公众参与,政策执行阻力加大31
  • 3.2.2 政策实施缺乏相关信息的及时披露和公开31-32
  • 3.2.3 政策执行缺乏应有的监督32-33
  • 3.3 政策执行过程的博弈论分析33-37
  • 3.3.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33-34
  • 3.3.2 地方政府与学校的非合作博弈34-35
  • 3.3.3 学校与家长的非合作博弈35-37
  • 第4章 完善南昌市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37-43
  • 4.1 在坚持中完善就近入学政策及配套法规37-38
  • 4.2 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38-39
  • 4.2.1 拓宽渠道,增加财政性与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8
  • 4.2.2 加强教育经费监管38-39
  • 4.3 建峰填谷,促进义务教育“三个均衡”39-40
  • 4.3.1 建立教育弱势补偿机制,给予薄弱学校政策倾斜39-40
  • 4.3.2 继续优化义务教育网点布局,促进教育区域均衡40
  • 4.4 建立教师轮换制度,加强师能建设40-41
  • 4.4.1 创造有利条件,引导教师双向流动40-41
  • 4.4.2 加强师能建设,增加优质教师资源41
  • 4.5 创新办学体制,推进集团化办学41-43
  • 第5章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诗晗;毛丽;;谈就近入学政策下择校的可能性[J];成功(教育);2012年05期

2 陈晓芬;;对日本义务教育发展经验的浅析及借鉴[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菲菲;;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4 杨金华;;就近入学与择校自由孰是孰非——解读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机会平等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5 何梅;对就近入学的几点质疑[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3期

6 唐国锋;就近入学 美好未来——与何梅商榷[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8期

7 张淑锵,程宏宇;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1期

8 冯增俊;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定位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9 孙绵涛;康翠萍;朱晓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5期

10 李战营;;义务教育择校行为的合理性探析——兼评“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娟;南昌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廖敏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桂宇波;美国中小学择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何庄;就近入学制度的逻辑建构和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胡菡;我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价值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南昌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调查与改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61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