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

发布时间:2017-07-02 18:04

  本文关键词: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社会适应 评估


【摘要】:社会适应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衡量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有着重要价值。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昆明、上海和广州等七城市共4898名中学生施测"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以考察我国城市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总体状况。结果表明,七城市青少年的整体社会适应状况良好。但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城市青少年在人际和自我领域的适应状况优于行为和环境领域;二、男生在自我、行为和环境领域的适应优于女生,而女生在人际领域适应好于男生;三、所在城市的GDP水平对青少年社会适应也有所影响,在自我肯定、自我烦扰、违规行为、积极应对以及消极退缩5个维度上,欠发达的第三类城市优于第一、二类城市;四、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在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所有维度上重点学校都优于非重点学校,两类学校的学生在三种社会适应状况类型中的人数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大多数维度影响显著,与中、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相比,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更为理想。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适应 评估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评估”(05JJDXLX00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心理—社会协调状态的综合反映(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2012)。社会适应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阿丽;方晓义;涂翠平;李红菊;;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张文娟;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父母监控状况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3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消极抚养方式与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4 邹泓;李晓巍;张文娟;;青少年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5 卢家楣;陈宁;胡霞;丁志刚;;上海市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6 刘文凤;;论社会退缩青少年及其自我接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杨颖;邹泓;余益兵;许志星;;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8 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9 周晖;张豹;郑珊珊;;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10 王道阳;涂涛;方双虎;;公共危机事件中青少年心理危机应对与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张文新;;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的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晓巍;邹泓;张文娟;王莉;;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琚晓燕;刘宣文;;青少年依恋与自尊、社会适应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颖;邹泓;余益兵;任磊;;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洁;方晓义;张日f;;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方晓义;万晶晶;邓林园;李一飞;;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立花;张文新;李景;邢燕雷;;青少年亲密感发展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健康教育中心;青少年的心理卫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2 童恩;给青少年更多的心灵呵护[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山东威海市立医院心理门诊 王希宝;青少年抑郁症有六种表现[N];健康报;2001年

4 卫新;重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心理门诊 王希宝;青少年抑郁症——病理性表现种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浙江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远岭;青少年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N];健康报;2000年

7 孙兴利;青少年的心理障碍[N];陕西科技报;2000年

8 袁浩龙;青少年易有性逆反心理[N];健康报;2001年

9 赵思新;青少年的矛盾心态[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纪菁;影响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点权;青少年文明心理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康廷虎;情景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与整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劲松;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世昌;儿童受虐量表、儿童被忽视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卉;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朱海东;青少年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肖波;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丽君;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10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