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法视角下的学分银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本文关键词:内容分析法视角下的学分银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分银行制度,自此之后,学分银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从2003年至2012年8月发表的学分银行相关文献,从研究历程、研究文献来源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学分银行的文献主要分布在教育技术类期刊中,而研究者则多来自于高校,目前研究热点为学分银行的体系及制度构建,分析了国外学分银行研究现状及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障碍,而基础理论研究、资源建设研究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弱,亟待加强。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湖州师范学院;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内容分析法 综述 国内研究
【基金】: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的整合研究”(09YJC880031)资助 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26220650) 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A036) 浙江省2012年度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教师教育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与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知识的指数级变化让身处这个时代的学习者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持续学习对于生存的重要性。然而,传统正规的学校教育因其容量有限而无法满足众多学习者的需求,而非正规的教育及培训机构却因其所颁发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而遭遇冷落。学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社玲;;学分银行:欧洲ECVET系统的启示[J];成才与就业;2010年05期
2 郭庆春;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史永博;崔文娟;;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8期
3 楼一峰;;建立终身教育的“学分银行”[J];成才与就业;2011年11期
4 刘耘疆;;基于内在机理的研究:“学分银行”的一种分析范式[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姚德明;衡播;;基于知识共享的职业院校“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3期
6 魏婷;;基于终身教育体系下构建成人教育“学分银行”框架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7 王妍莉;杨改学;王娟;杨瑞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8 熊惠平;;“学分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9期
10 杨黎明;从韩国的“学分累积制度”看我国“学分银行”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5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荣琳;江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银行制建立及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石磊;谷润平;;《飞机性能工程》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耀嵩;;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对比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向上;;对“火电厂集控运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Z1期
4 李银;;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探析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曾凡林;陶洪;;高职院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1期
7 唐光洁;张媛媛;朱德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开发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8 王准;;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CMS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2期
9 林爱芳;;远程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及障碍梳理[J];电子商务;2011年02期
10 黄益平;;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守志;蒋廷耀;杨小梅;;精品课程中的课程群建设——信息安全课程群的建设构想[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瑞宁;李旭;杨宗政;郝庆兰;;材料化工类精品课内涵建设及管理探讨[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彭文辉;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雪娇;增强精品课程示范性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任建春;中等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课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唐庆强;《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新刚;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状况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杜社玲;韩国、欧洲学分银行实践及其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琚超;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与学分互认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知涵;中外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孙皓月;基于.NET和Ajax技术的精品课网络教学系统[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晓亮;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效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巍;OECD国家终身学习政策与实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覃兵;胡蓉;;韩国高等教育学分银行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4 解延年;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5 杜社玲;;带着你的学分去学习——欧洲学分互换系统对“学分银行”的启示[J];成才与就业;2009年19期
6 武翠红;;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8年03期
7 李丁;;成人教育应成为全民教育[J];成人教育;2010年12期
8 王家钧;论远程高等教育结构学分银行与模块课程超市管理体制的建立[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3期
9 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8期
10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易鑫;[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尚茹;非正式学习与中小学教师成长[D];河南大学;2007年
2 邓澳利;“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韩艳艳;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祁玉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媒体链接[J];江西教育;2004年06期
2 魏冬云,唐陶富;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彭辉辉,吕贵;我国部分地区尝试免费义务教育综述[J];教育探索;2005年07期
4 彭阳;周世杰;;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李满仓;;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综述(1989—2003)[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7 高妍芳;张学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龙真;;国内外考试焦虑研究起源的综述[J];学理论;2009年24期
9 杜娟;刘喜香;;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3期
10 雒焕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黄海;余莉;;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进展[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杜屏;李琳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我国学校效能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黄丽娜;赵德军;;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雷万鹏;张婧梅;;学校布局调整应回归教育本位——对学校撤并标准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文;庹小龙;;教师薪酬满意度研究文献述评[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康淼 孟昭丽;闽建“学分银行”“课程超市”促终身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苏军;申城构筑立体化终身教育平台[N];文汇报;2008年
3 刘明;发达的教育:韩国全社会重视的结果[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张东娇;辫子怎么梳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刘茗;韩国:全社会全民族重视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熊树民;教育改革:复兴民族的根本大计[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孙杰远 广西师大教科院 董标 华南师大教科院;教育与交往[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伊人 戴婧;努力开拓教育科学新境界[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亢振洲;举步维艰的农村义务教育[N];团结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春;数字鸿沟:全民教育面临的挑战[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晋;教师远程研修共同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东先;网上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雪峰;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及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昭君;影响网络学习成效关键因素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新美;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褚金岭;促进知识建构的协同学习论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小娟;基于知识建构过程的网络学习交互分析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康传伟;探究型虚拟学习社区中文本交互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睿;网上教研支持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8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4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