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关系辨正
本文关键词:新课标下学校教育中的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关系辨正
【摘要】: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惩罚教育成为诟病,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赏识教育也招来非议。实际上惩罚教育并不等于暴力,赏识教育也不等于娇惯。在教育方式上采取文明的赏识教育辅之以科学的惩罚教育,教育的效果就会明显大增,也就不会招来社会的非议。
【作者单位】: 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
【关键词】: 新课标 赏识教育 惩罚教育 学校教育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教育在传承文明、培养人才方面可谓尽心尽责。从封建时代的精英教育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平民教育,涌现出一批批垂范千古的教育前贤及其优秀教育思想,为社会的发展培养过无数优秀人才。时下的中小学教育,受教育者多是独生子女,子女的受教育关注度、学业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利;刘丽娟;;论赏识教育的副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刘丹;;浅论惩罚教育[J];华章;2009年12期
3 姜玉杰;;教育应含有恰当的惩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8期
4 ;正确认识惩罚教育[J];小作家选刊;2003年08期
5 梁涛;;重提惩罚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1期
6 邓春生;邓勇;奚川;;论惩罚教育的科学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7 邓石莲;;浅议“惩罚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5期
8 胡友志;科学而艺术地实施惩罚[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0期
9 林振江;;对学生实施惩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6期
10 刘春;;惩罚教育的心理解析[J];贵州教育;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芬;;我的课堂我做主——信息技术新课标背景下小班化课堂教学实效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王红;;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罗利斌;;课改背景下对农村中小学电教资源开发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5 周行满;;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傅志红;;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金辉;;心有灵犀一点通——名校长思维特质解密[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洪绕;;做教育的智者[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湛东;;浅谈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润健;赏识教育,,对孩子多“竖大拇指”[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徐秀芳;赏识教育塑造学生的心灵[N];莱芜日报;2009年
3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尹燕霞;和谐教育的境界——赏识教育[N];学知报;2010年
4 耿银平;对教师不妨多点赏识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记者 高玲;赏识教育推广势头加强[N];常德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许似亮;常对孩子竖起大拇指[N];汕头日报;2006年
7 魏爱梅;打开赏识教育之门[N];秦皇岛日报;2007年
8 黄梅二中 赵爱君;“赏识教育”浅谈[N];黄冈日报;2005年
9 春花;恒安标准人寿“赏识教育”参与四川灾后重建[N];中国保险报;2008年
10 江晓时;赏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红;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双花;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夏百卉;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蕾;赏识理念下“学业中间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静林;“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的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葛丽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惩劝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祖全;行为主义激励理论与学校对学生的奖惩教育艺术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潘利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紫瑛;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8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6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