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何以巩固自己的学科地位——为中国教育学“突围”另辟蹊径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学何以巩固自己的学科地位——为中国教育学“突围”另辟蹊径
【摘要】: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已历经百年沧桑,虽已开拓出了自己的理论阵地,并取得了公认的研究成果,但在其被引进的百余年里,学术界关于其身份的合法性争论却从未停止过。学者们对教育学身份的质疑主要体现在教育学的"理论"与"实用"之争"、学科"与"科学"之争、内外归属之争。中国教育学要想在夹缝中获得新生,就必须具备专业和素朴两种气质,并扎根于中国之土壤,通俗而不庸俗,采取多元回归策略,从而赢得广大教育学人的认同。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地位 身份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生命体验取向的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编号:W2011075)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区域经济视域下普惠性幼儿园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1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作为我国近代为救亡图存引进的舶来品、进口货〔1〕之一,教育学自其突破中国传统式教育以来,就饱受着争议,历经沧桑。同时,这也引发了学界特别是教育界的一系列大讨论。其中关于教育学学科身份、地位之争异常激烈,并一直延续至今。争论的焦点在于教育学如何实现和巩固自己的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朱成科;;分化与整合: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汤广全;王坤庆;;论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4 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5 孙元涛;;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再认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张正江;;教育学范式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7 石中英;论教育学的文化性格[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8 项贤明;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9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程向阳;华国栋;;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J];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肖萍;;试析凯洛夫《教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陶侃;;游戏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探微[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5 董江华;裴长安;;关注个体生命成长的公共教育学——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李春超;曹华;;论教师教育一体化中的职前课程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杨先梅,杨先花;“教育学中国化”研究的思维方式问题[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张华,杨晓艳;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9 孙华军;杨先梅;杨先花;;“教育学中国化”路在何方——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思维方式的革新问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陈志萍;中外教育学教科书之比较及浅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程向阳;;数学教育中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建芳;迟艳杰;;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赵欢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史晖;转型与重构:中国近代课程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志英;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幼儿师资工作中教学的现状与改善建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静;地方高师院校转型中专业设置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圆圆;高师院校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勇峰;论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苏斌;差异教学理念下的网络合作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俎文花;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琳;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佟晓珊;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交叉学科发育状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宋健;初中英语差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瞿葆奎;钟启泉;;教育政策与教育科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6期
3 W·布雷岑卡,李其龙;教育学知识的哲学——分析、批判、建议[特约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4 宣勇;凌健;;“学科”考辨[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汪刘生,魏馨;当代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危机的思考[J];教育科学;1997年01期
6 文雪,刘剑玲;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7期
7 张正江;;后现代反本质主义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本质观、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8 鲁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管窥[J];教育评论;1988年01期
9 陈桂生;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教育研究;1994年07期
10 吴钢;论教育学的终结[J];教育研究;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巧先;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2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3 丁丽红,焦瑶光;教育学从“科学化”到“消亡”——对教育学的回顾和前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庆昌;;论教育学的范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建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6 徐冬青;;观察、参与、介入:教育学方法论的演变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4期
7 洪丕熙;;制度教育家洛勃罗论“新”教育学运动[J];外国教育资料;1988年01期
8 丁;教育学的困境[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4期
9 张晓鹏;“教育学体系”概念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1992年03期
10 陈桂生;略论教育学成为“别的学科领地”的现象[J];教育研究;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第二章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修养[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应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学依然面临“学科化”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庞守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顶天立地”: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刘慧珍;寻找“教育学文化性格”之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金鑫;《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建造教育学理论大厦基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7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讨》 探未发明的新理 入未开化的边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周霖;重建教育理论创新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提供平台:引领教育与社会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惠雨;论教育学话语的若干问题及未来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燕敏;论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雪;教育学原创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婧;国外教育学著作中的范畴及其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连芳芳;吉鲁的后现代批判教育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5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4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