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北京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
【摘要】: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的特点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区域文化适应问卷和城市适应问卷,对北京市7所中小学的992名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人际观念适应困难显著高于生活方式适应困难;(2)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认同和城市适应均在家庭经济状况、年级、来京时间、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与文化适应有密切的联系,区域文化适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城市适应。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区域文化适应 城市适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成因及培养”(项目号:10YJCZH170) 中华女子学院对课题配套经费的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动儿童对立违抗行为及其对城市适应与融入的影响”(项目号:12CSH014)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80年代以后,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围、层次、视角不断扩大,产生了很多的理论。文化适应包括跨文化适应和区域文化适应两种,跨文化适应主要指移民或留学引起的,即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适应,区域文化适应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曙东;;中国近代城乡的文化差异及启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红婷;;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的人类学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王琳娜;;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背景下的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刘视湘;郑日昌;赵亚男;李占宏;潘子彦;;小学生气质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6 孙晓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7 程仙平;;城乡文化差异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35期
8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巩在暖;刘永功;;农村流动儿童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段成荣;杨舸;;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鸿亮;张瑞青;;我国城乡差异历史探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屈智勇;何欢;张秀兰;王晓华;刘芳南;;从企业/社区服务到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李阳;杨东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谭千保;于慧;;城市流动儿童的被忽视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7期
6 王慧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7 白慧;陈伙平;;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困境的家庭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8 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欺负与学校适应[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9 余小鸣;;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10 闫淑娟;陈欣欣;;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对流动儿童保健状况的改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雷万鹏;谢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影响因素与政策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洪菊;秦皇岛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培生;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贺燕;来沪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兴红;福州市初中阶段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卫利;家庭教养与一年级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华英;流动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田慧;北京市学龄期农民工随迁子女媒介素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王t,
本文编号:674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7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