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体备课的利弊及其发展走向
本文关键词:论集体备课的利弊及其发展走向
更多相关文章: 集体备课 个体备课 教案设计个性化 集体和个体备课相结合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基于合作探究、群策群力的目的,集体备课成为中小学的常见的备课方式。但集体备课有其长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集体备课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困扰着学校和广大的教师。集体备课的去弊就是备课的个性化,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融合是今后备课的趋势。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集体备课 个体备课 教案设计个性化 集体和个体备课相结合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关于集体备课利弊的辩论不曾停止,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探究集体备课问题。有人认为集体备课弊大于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变成了简单的教案克隆,主张恢复个体备课。有人赞同集体备课,认为集体备课利大于弊,集体备课发挥的作用是个体备课所达不到的,集体备课出现的问题不在于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晓国;刘京平;刘祥;;集体备课的个性回归[J];广东教育;2006年05期
2 唐尚烈;;初中物理教学集体备课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年12期
3 王文祥;;集体备课下的二次备课[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国华;;对集体备课的理性审视与深层追问[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9期
5 渠东剑;;从集体备课视角看校本教研[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4期
6 董文忠;;集体备课的新思路[J];文学教育(下);2013年06期
7 王凤香;;初中英语集体备课之我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四步”备课 扎实有效[J];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24期
2 王元华;;教师专业在合作与互助中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4期
3 严莹;吴军生;;集体备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12期
4 宋文权;张玉兰;;集体备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5 叶秋平;赖忠华;雷新建;;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年25期
6 杨骞;;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J];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7 吴晓玲;;集体备课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8 唐尚烈;;初中物理教学集体备课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年12期
9 渠东剑;;指数函数教学教什么[J];数学通报;2012年03期
10 渠东剑;;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解力[J];数学通讯;2011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伯华;数学研课的内容框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晶;课例研究:语文教师话题PCK的提炼与改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颖;高中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性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文钊;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付珍;单元核心课集体备课模式的个案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马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设计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莉;促进中学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学校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丽娟;初任教师文化适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小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永卫;构建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欧伟民;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实施“探究方案”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小林;幼儿园教师集体课程审议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密;;实施“五步”集体备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7年Z1期
2 李国华;;对集体备课的理性审视与深层追问[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9期
3 渠东剑;;立足实际 突出主体 注重过程——高中数学新课程基础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17期
4 施永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集体备课[J];中学物理;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明;孟宪波;;“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7年02期
2 路军伟;李燕;;新课程改革下的集体备课[J];华章(教学探索);2007年09期
3 夏建生;;Moodle环境下集体备课的实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7期
4 焦红兵;黎宗霞;;集体备课应该采取什么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2期
5 严国禄;;集体备课应在“管”上着力,在“研”上用功[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0年Z3期
6 卢大立;集体备课中的几个误区及三段式集体备课初探[J];教学与管理;1997年10期
7 严卫林;;集体备课莫忘个性化教学[J];中国教师;2006年10期
8 陈桂生;;“集体备课”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9期
9 王建强;;如何让“集体备课”更有效更实效[J];人民教育;2007年09期
10 雨石;;治学不该“吃大锅饭”[J];上海教育;1994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占会;;利用网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张萍;;对师徒帮带活动的见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杨柳青;;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少芳;;缓解教师压力的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强化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6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集体备课备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山东省胶南市第二中学副校长 丁甫东;集体备课应凸显“个人钻研”[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如何看待“集体备课”[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王敏勤 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集体备课主要应该研讨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严卫林;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黄州区宝塔中学 王秀凤;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N];黄冈日报;2006年
7 宝应县实验初中 郭万俊;集体备课,请不要忽视“适度调整”[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本报记者;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N];山西科技报;2007年
9 张 红 陈 春;警惕集体备课中的“语言霸权”[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湖南省华容县宋市中学 丁海军;校本教研贵在“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景娜;基于校园网的教师集体备课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瑾;课程改革中教师合作的人种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严志莉;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师课程审议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程佳铭;教师备课与学生学业成就以及教学实践、教师学习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柏龄;扎兰屯市校本研修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璇;《多媒体技术应用》课堂有效教学问题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敏;合作的专业建构策略对教师新课程适应性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毛移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教师评价模式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常秀芹;教师合作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岚;《信息技术》网络教研现状及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0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8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