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从“接班人”到“公共人”——转型期我国德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发布时间:2017-09-22 07:43

  本文关键词:从“接班人”到“公共人”——转型期我国德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我国 德育目标 接班人 公共人 定位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不断转移,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向也随即进行了调整。从建国初期的"接班人"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建设者"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四有"公民,反映出德育培养目标与国家人才期望之间的有机联系。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德育目标变化的解读,并结合当前我国培养接班人的德育目标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要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并顺利实现转型,就要努力寻求我国德育目标从"接班人"到"公共人"的重新定位。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我国 德育目标 接班人 公共人 定位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教育史上,公共教育的诞生是人类教育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这一肇端于西方国家的公共教育运动同时也是教育国家色彩不断强化的过程,教育的蓬勃发展是民族国家运动高涨的产物,同时教育也培养了全体国民对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由此可见,公共教育在其最初诞生之时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建营;姜越;;中西德育比较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4期

2 焦冰清;;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3 丁丽丽;;国内教育叙事研究文献综述[J];黑龙江史志;2009年17期

4 许从付;;论应试教育的不合理性[J];成功(教育);2010年12期

5 张彦云;;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政策与现状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6 李小红,邓友超;民族化:我国教育研究的必然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7 裴蕾;谈谈德育过程中的情感作用[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9年04期

8 张成勤;德育目标:无限升华与回归现实[J];云南教育;2002年10期

9 刘素娟;;韩国学校的德育实践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3年02期

10 綦延辉;岳月方;周建华;;国外教育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什么[J];河北教育;2005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燕;;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看其未来发展趋势[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屏;;以陶为师、强化德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3 程宏源;;学校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浅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评价[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孙建中;;从学陶、师陶中召唤民族之魂、教育之魂[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5 陈利红;;社团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荆月辉;张轩;;浅论网络德育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曹自求;;学习陈云的教育思想[A];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开展“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快乐课间”活动 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A];第十六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8年

9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10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心理效应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劲光;悉心呵护 精心培育全面发展的接班人[N];咸阳日报;2008年

2 缪毅容 陆一波;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N];解放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沙青;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N];云南日报;2006年

4 马晓冬;把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N];丹东日报;2006年

5 厉正宏;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4年

6 记者 刘长发;以德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N];重庆日报;2009年

7 记者 徐蓉;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N];湖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正林;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N];西藏日报;2009年

9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长 胡ei敏;我们该怎样尊重和理解生命[N];大连日报;2009年

10 周徐行;富门寒教 教之有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莉;当代俄罗斯德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梅;理想人格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晓红;从“成圣”到“成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梅;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红波;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指向[D];复旦大学;2009年

5 许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反思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晓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7年

7 白秀杰;生命化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高楠;中国、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福;论教育介体及其对德育有效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水兰;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99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99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