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和河北工业大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选用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卡特尔十六项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总体偏高,人际信任无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差异;人际信任与怀疑性和紧张性人格特质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合理化挫折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责、退避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单位】: 廊坊师范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信任 挫折应对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研究”(SD134008)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0引言人际信任是指在交往中相信对方/言而有信,诚实不欺0。具体地说,就是相信对方说话真实,不是无稽之谈;说话算数,严格践约,不违背自己所许的诺言,言行一致。人际信任是维系人类社会运作的重要元素,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发展。近些年来,在西方学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雪晴;;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年05期
2 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3 韦耀阳;;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4 张海钟;高师专科学生性格类型分布及其性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伟;李学砦;;体育院系大学生信任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白丽华;;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韦永志;韦诗业;;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及教育机制研究[J];高教论坛;2008年03期
4 纪力敏;;普通高中与技校学生的人际信任状况调查[J];广西轻工业;2008年07期
5 单婷婷;;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应湘;仇妙芹;叶小红;;外来工子女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孙巍;;人际信任研究述评[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7期
8 孙圣雅;纪春磊;;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吕勇;李巧玲;吴国来;;大学生人际信任半径与信任水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3期
10 张庆辞;徐丽丽;;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情绪智力关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晓阳;曾宇霞;;单亲与非单亲家庭儿童自我意识与人际信任关系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阳;辽宁省现役运动员人格与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冯香菊;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彦胜;中国人“小人”的文化心理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园;研究生人际信任、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卢明莉;医务人员生活质量、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水平及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马长征;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华;;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陈有国;谢钰涵;;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2期
3 郭志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吴远;邰永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庞彤彤;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郑信军;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调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李慧民;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8 杨静,黄艳;某技工学校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7期
9 陈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10 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楠;;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文教资料;2007年20期
2 王晓一;李薇;杨美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3 冯现刚;王青;;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1年07期
4 洪慧娟;杨俊;;广州市大学生人格特征、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5 贾淑芳;;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鹤;彭志启;刘海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7期
7 陈有国;谢钰涵;;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2期
8 冯文明;周守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系探索[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郑凯;何元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10 李珊;刘洋;;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946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46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