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德国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访谈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

发布时间:2017-09-30 06:26

  本文关键词:德国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访谈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学科 普通教育学 德国教育 教育学家 分支学科 教育实践 赫尔巴特 逻辑特征 教育学发展 学术传统


【摘要】: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德国教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并恪守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在世界教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对德国教育学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在探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过程中,聚焦教育学的自身逻辑特征对中国教育学发展有现实参考意义。本纳(Dietrich Benner)作为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教育学家,被誉为继赫尔巴特、杜威之后最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原创性的教育学家。本纳对德国教育
【作者单位】: 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关键词】教育学科 普通教育学 德国教育 教育学家 分支学科 教育实践 赫尔巴特 逻辑特征 教育学发展 学术传统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当代中国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编号:BAA110010)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德国教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并恪守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在世界教育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对德国教育学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在探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过程中,聚焦教育学的自身逻辑特征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川生;;追求教育智慧之学者 行当人格修养之楷模——在黄济教授九十华诞庆典上的致辞[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8期

2 侯怀银;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1998年05期

3 李锡槐;教育哲学[J];高教探索;1986年04期

4 刘庆华;;论《礼记》的教育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0年03期

5 杨启亮;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科的发展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刘海峰,张亚群!导师;高等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提要[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7 汪基德,席琴;教育学中概念泛化的趋势、危害及原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8 黄白;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4年04期

9 柯延;;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揭晓 人教社、课程所课题获基础教育学科唯一的一等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10期

10 金诚;;非师范类院校教育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以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为例[J];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玉华;;试论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教育学尺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聂琴;;从“自在”走向“自为”——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及大学的成人教育责任[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3 贾凡;;成人教育学寻找母学科之路——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之思考[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韩震;;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的探索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学飞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8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黄雄英;;让思维的发散与聚敛和谐发展[A];珠算珠心算对学习和工作的作用[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庚靖;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叶澜;为了教育学科“明天”的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沈群 书评人;学科·思想·学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新时期如何建设教育学科?[N];光明日报;2011年

5 杜以德 柳士彬;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回顾与反思[N];光明日报;2005年

6 李茂 编译;德国教育突现过早分流弊端[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王 凯;仰之而弥高 钻之而愈坚[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俞立中;惠及丽娃学子的学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怎样做家长[N];中国测绘报;2001年

10 记者 鸣琦;我省与德国教育合作交流日益频繁[N];陕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健;我国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及学科体系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晓宇;英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元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空间的再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9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琳;德国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徐娟;教育学科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居多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唐诚江;理论转向与建制嬗变:1949—1956年间的教育学[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 毛为勤;《留美学生季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玮;试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合理转型[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丽;我国高师物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周倩雯;教育戏剧学新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9 张萌;学生指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玲玲;建国初期高等师范教育学科的发展研究(1949-1956年)[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6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946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