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分析及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21:08
本文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分析及教学研究
【摘要】: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史蕴涵着对科学进化历程的深层觉思,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化学史作为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所以有必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逐步渗透化学史教育,从娃娃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更好地把握科学的本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化学史的教育价值、国内外化学史教育现状,对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六年级)8本教材中的化学史内容进行文本分析,文本分析的依据是我国魏冰学者提出的“伴随含义”、美国“2061计划”中“科学本质”的内容和Leite(2002)提出分析教材的八个维度,主要从化学史知识的分布、涉及区域、呈现形式等方面着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化学史内容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小、分布不均匀,所涉及的年代不均衡,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引不起老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基于Wandersee的IHV(Interactive Historical Vignettes)科学史教学模式,对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纸”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内蒙古杭锦旗巴拉贡学校小学科学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浅显的科学知识。最后针对目前小学《科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呈现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建议包括应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动态处理科学内容、注重教师科学史观的培养及化学史内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本研究可为合理有效地编写、利用及开发教材提供参考;为化学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6
,
本文编号:114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14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