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异地户籍儿童入学制度的放开让非本地儿童有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将子女一并带进城市。这些儿童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变动的关系经常迁移,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比一般儿童更多的困难。本研究针对流动儿童编制的《小学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包含情绪控制、角色认知、学习适应、环境适应、文明礼仪、集体融入和自我接纳七个因子,结构合理,信效度优良。用自编的量表调查了当地698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并调查了影响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的支持、学校师生的支持、邻里的氛围、个人的动机水平和儿童所处的同伴群体。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多层线性分析(HLM)的方法建立模型,量化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李亚红;王有忠;;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述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3 周海霞;;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研究述评[J];时代教育;2014年11期
4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5 李悦辉;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及教育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张信杰;;浅论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及社会适应[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江巧瑜;许能锋;;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量表研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8 潘世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年08期
9 亓永顺;;高校体育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实现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岑延远;;青少年竞争性人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明宝;;心理断乳与社会融入:毕业大学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俊;邹泓;刘乔;;青少年情感自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鹏;邹泓;;人格、问题解决能力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其明;李彩娜;;纵向研究:中学新生的社会适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郝晓玲;王英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冲突、儿童的认知评价和应对风格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范惠玲;;谈谈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珉琦;34条指引教你做健康北京人[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舟心;有效引导民工再社会化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方芳;北京人健康指引终版发布[N];北京日报;2011年
4 袁浩龙;“心理防卫过度”不利健康[N];中国老年报;2003年
5 程兆盛 陈静;人类健康的四个层次[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体育,塑造健康体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仲崇山;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N];新华日报;2005年
8 本期调查执行:周明宝 指导老师: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毕业一年,你们还顺吗?[N];浙江日报;2005年
9 袁浩龙;心理·心理活动·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10 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心小学 吴霞光;体育教学解决社会适应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亚鹏;MAOA和5-HTT基因多态性与父母养育对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5年
2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惠敏;亲师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雅静;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5年
2 许佳娜;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传俊;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毕玉;留守初中生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英慧;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社会适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漫漫;父亲参与教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汤易凤;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8 童晔珏;社区社会工作介入老漂族城市社会适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任晶晶;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10 蔡高阳;社会工作介入军休干部社会适应的实践探讨[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28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22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