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艺术体操 切入点:课余训练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1986年颁布的《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中指出,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增强学生体质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使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其中还强调积极开展课余训练,创造优异成绩可以使更多的人提高对体育的重视,促使更多人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指出,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小学艺术体操课余训练队的成立刚好符合国家的政策,用艺术体操内容增添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另外,现今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在写作业、看书的时候姿势不正确,造成脊柱侧弯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进行艺术体操的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各项身体素质,可以塑造良好的外在形态,还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改正脊柱侧弯等情况,塑造较好的身体姿态。艺术体操是奥运会的项目之一,是影响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项目。艺术体操的初级选材主要是在幼儿园、小学水平一阶段的学生,但是目前只有在高校开设了艺术体操相关课程,在中小学很少出现艺术体操的身影,限制了艺术体操选拔优秀运动员的范围,阻碍了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因此,把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作为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再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找到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的制约因素,总结该运动项目开展课余训练的基本规律,为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艺术体操课余训练能够满足小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多方面的人们愿意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因而在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是必要的。(2)制约小学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各参与主体对艺术体操课余训练的认知程度与意愿、学校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资金等,其中各参与主体对艺术体操课余训练的认知程度与开展意愿、学校师资力量是制约小学艺术体操课余训练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3)艺术体操课余训练对小学生健康状态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对身体形态的改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自信心的增强等方面效果显著。(4)艺术体操中的徒手、球操、绳操内容等均适宜于小学生练习,其中球操练习最受欢迎,其次为徒手练习内容。本文建议如下:(1)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和管辖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协会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艺术体操的宣传力度,同时以不同层级赛事为龙头,以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为抓手,大力推广和普及艺术体操运动项目,为提升小学生健康水平,增添阳光体育亮点奠定基础。(2)学校领导可从形成学校特色或亮点的高度出发,整合各种社会与自身资源,如与市体校合作或培训机构联合,利用学校自有场地或合作单位场地开展艺术体操课余训练,并开展各种艺术体操活动与比赛,从而形成学校特色。(3)合格的艺术体操教师或教练在小学中比较缺乏,若长期开展需要注意师资、场地等问题是否课维持长期发展,建议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第一,与体育部门体校(运动队)、培训机构合作,聘请相关专业教练员执教。第二,现有师资挖潜获得,即通过对相关体育类教师、音乐类教师或具有一定基础的其他类教师进行艺术体操执教能力培训。第三,与高校合作,聘请高校艺术体操教师或艺术体操专业的大学生担任艺术体操教练等。第四、招聘专职艺术体操教师,完善师资队伍。(4)小学艺术体操课余训练内容要要充分考虑学校具体情况,具有校园特色。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年龄以及身体素质、技能状况,针对一般小学生形成的分层分类的训练内容体系,可以参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等级规定动作,但绝对不能完全照搬。(5)学校应在校园加大对艺术体操项目的宣传,如张贴宣传资料、组织各种比赛或表演、召开关于艺术体操的家长讲座、排练具有艺术体操特色的运动会入场式或开幕式表演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陵;对高校田径课余训练特点的研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欧新权,李忠义;中小学建立科学课余训练体系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4年05期
3 叶文娟;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王玲,黄金铭;粤北山区中小学课余训练发展对策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5 王玮;张莹;张崇林;;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课余训练的相关经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05期
6 吴茂芹;;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田径;2007年01期
7 钟育新;叶文桥;曹群海;;深圳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09年02期
8 宋林;郭立平;;吉林省中学课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余涛;;试论中学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10 张小军;;对甘肃省基层学校课余训练制约因素的分析——以定西地区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应周;霍智能;;浅谈甘肃省中小学课余训练的现状与对策[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利;王晓明;;北京市部分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刘晓;;关于高职院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王进;郑建岳;郭中恺;;激励理论在普通高校田径课余训练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湖南汨罗市教育局 游建良;下活课余训练一盘棋[N];中国体育报;2003年
2 张玉勇;农村学校课余训练有“三难”[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杨铁棣 本报记者 李小伟;从中运会看我国课余训练[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小伟;学生竞技水平不高症结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紫石 方X;这里的学子充满阳光[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小龙;重庆市中小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振杰;开封市区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张冲;信阳市城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叶文娟;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洪宾;河北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施海平;上海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旭华;山西省晋中市高中田径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熊高;武汉市城区田径传统项目中学课余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9 孟晴;滕州市高级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10 张凯;苏州市姑苏区中学课余训练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65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56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