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串起”儿童的完整世界
本文选题:校本课程 切入点:课程整合 出处:《中小学管理》2015年08期
【摘要】: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呈现碎片状态,难以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尝试基于课程整合的理念开发校本课程。文章以"烤面包"主题课程建设为例,说明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应在课程开发平台上体现自组织特性,在共同主题上寻找学科立足点,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系统提升学校的课程能力,"串起"儿童的完整世界。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in a fragmented stat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experiment primary schoo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ries to develop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idea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aking the "toast" subject course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school should embody the self-organizing characteristic o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latform i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ability of the school systematically and to "string up" the whole world of children, we should look for the foothold of the subject on the common theme, promote the change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n the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基金】: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后续课题“基于学科整合的教研组建设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桂琴;;教师课程执行要素与影响因素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01期
2 刘宗南;;论中国课程变革与执行理论的应然走向——基于中层理论的分析框架[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眉;;高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背景下的学分互认制度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杨菁;曾其刚;;高校文科课程规划的网格化平台建设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6期
3 周红军;谭小刚;;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1期
4 张相学;;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原则与过程[J];教学与管理;2009年34期
5 魏青云;张立新;;在课程规划中实现校长的课程领导[J];教学与管理;2011年16期
6 张相学;;学校课程规划的目的、内容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4期
7 丁念金;;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11期
8 丁念金;;论教师的课程决策权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7期
9 谢静;汪炜玮;李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3年04期
10 王凯;;试论学校课程设计的二度回归:哲学考量与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标;西南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水霞;新课程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海;农村初中学校课程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婷;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文欣;幼儿教师语言领域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邹鲁峰;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治松;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段霞;园长课程领导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桂萍;徐州市H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艳;教师课程实施权力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池晓霞;幼儿园调适取向课程实施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鑫;中小学学校课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霖;;后现代主义的矛盾和困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姚志敏;谢利民;;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演变轨迹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3 靳玉乐;课程实施:现状、问题与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11期
4 李文;论默顿社会学中程理论对结构功能主义的超越[J];社会学研究;1988年01期
5 刘宗南;;论中国课程变革与执行理论的应然走向——基于中层理论的分析框架[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二庆,马云鹏;教师素质是成功实施新课程的关键[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2 赵永磊;;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曹科岩;龙君伟;;论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角色和任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10期
4 郭元祥;;学校课程制度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吴孝松;李年春;;课程整合与优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6 耿秀丽;;论教师课程能力的结构模型及提升方略[J];天中学刊;2008年06期
7 耿志涛;胡晓蓉;;优质园评估呼唤教师的课程能力——学前教师课程能力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8 陈世滨;;学校课程选题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9年22期
9 刘静波;王娜娜;;校长课程领导:内涵、困境和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1期
10 王会亭;;近十年来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研究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郑国锋;;浅谈新课标下课程整合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周君雅;;培育课程能力 凸现学校课程的地方特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任清红;罗康武;杨天会;;子课题总结报告⑤ 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钱坤南;;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的成因及提升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和学新;学校课程开发呼唤课程制度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o7;校本课程本土化的积极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o7邋何珊云;亟需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审议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林元 李亚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要做哪些“功课”[N];中国教育报;2014年
5 姜堰市第二中学 董健;创新教师发展机制 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田保华;教师即课程[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沈峰;为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支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钱小龙 汪霞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借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课程能力建设的国际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崔允o7;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姜堰市第二中学 董健;创新教师发展机制 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华;课程权力:从冲突走向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世红;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佳;论职业教育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治高;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耿秀丽;论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D];河南大学;2009年
3 何玉凤;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文;校长课程领导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桂萍;徐州市H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6 鲍春雨;美国生涯集群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红岩;大陆语文新课标与港澳台相关课程文件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王大芳;论教师即课程开发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楠;灰色层次关联分析在教师课程能力研究中的应用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宫黎明;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1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66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