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从“三个超越”到“成志教育”的升华之路
本文选题:三个超越 + 主题教学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04期
【摘要】: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老师被分数绑架,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围绕文章内容分析讲解,教法僵化,缺少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笔者在积累、感悟、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围绕儿童的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和语言习得规律,整合语文课程内容和资源,构建相互联系、立体、动态的"意义群",经过十余年的思考与实践,基本形成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主张。同时,还将语文主题教学"主题·整合"思想迁移到学校课程改革中,构建学校"1+X课程"结构。基于"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提出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成志教育办学使命。在成志教育的教育使命下,确立了清华附小学生校本表达的五大核心素养,即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
[Abstract]:It is found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that our teachers are kidnapped by fractions, that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teaching we often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contents of the articles,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rigid, and that we lack the nationality and humanism of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ccumulation, perception and innov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ree transcendence", that is, surpass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classroom and the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and their life experience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ules, integrating the contents and resources of Chinese curriculum, constructing the interrelated, stereoscopic and dynamic "meaning group",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thinking and practice, It has basically formed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subject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a of "subject integration" in Chinese subject teaching is transferred to the reform of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structure of "1X curriculu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chool motto of "establishing people as the foundation and striving to lear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ission of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intelligent and noble life". Under the educational mission of ambition education, the five core qualities expressed by the school-based students of Qinghua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 are established, that i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ood at learning, learning to change, aesthetic elegance, feeling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
【分类号】:G6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窦桂梅;;我们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相遇——主题教学课群,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36期
2 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01期
3 窦桂梅;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霞;吴芸;;基于核心素养的开发:“非遗小传人”学程周课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年06期
2 艾静;熊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诊断性评价体系构建[J];物理教师;2017年06期
3 李红玉;;漫谈在核心素养下的课程融合[J];学周刊;2017年12期
4 王立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7年13期
5 窦桂梅;;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从“三个超越”到“成志教育”的升华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04期
6 傅莉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音乐教学探索——以《情迷侗歌》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7 易春燕;;将核心素养融入英语师范生课程探索——以英语教学法科目为例[J];广西教育;2017年11期
8 郭文峰;张润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探究——以华融小学“和融课程”建设与实施为例[J];生活教育;2017年03期
9 耿建;;核心素养的践行与理想究竟有多远——基于一组物理同题异构评优课的研究与反思[J];物理教师;2017年02期
10 孙思雨;;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玮玮;;材料的收集和投放:主题教学的关键[J];辅导员;2014年15期
2 曲宪春;;化学主题教学的实践与感悟[J];化学教与学;2014年08期
3 秦光兰;;对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再认识[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年08期
4 刘丽霞;;教育家成长丛书(十五)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J];教师;2011年23期
5 岳梅;;浅析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主题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考试(教研版);2012年11期
6 辛小欣;;小议主题教学与家园联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年03期
7 赵中建;主题教学:合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2期
8 邓格红,兰品之,王家生;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困惑与思考[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蔡爱武,吴伟;医疗法规行为主题教学法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22期
10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金香;;有效主题教学与幼儿一日活动的实效性[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何琼;;问题教学法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实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树伟;“主题教学”撬动学校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徐文华;对智障儿童实施综合主题教学[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成尚荣;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N];中国教师报;2014年
4 王鸣迪;主题教学让语文与生活共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冯芳;浅谈开展乡土文化资源课题[N];伊犁日报(汉);2011年
6 徐勇刚;立园之本看质量[N];眉山日报;2010年
7 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 徐冬梅;独特的艺术源自深厚的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翁宏国;健康生活从小做起[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树伟;融进“人生”:窦桂梅的课堂密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关注儿童经历的寻常时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婷婷;试论窦桂梅“主题教学”实践的“癫狂”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会利;高中政治课主题教学设计[D];河南大学;2015年
3 王丛珊;窦桂梅语文主题教学之“统整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谢晓东;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胡若扬;基于任务模式的主题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蒙静敏;个别化教育计划框架下学前智障儿童综合主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岳五妹;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8 张林娜;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9 喻敏;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丽珍;高中历史“主题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10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91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