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台湾康轩版与大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06:52

  本文选题:康轩版 + 苏教版 ; 参考:《扬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台湾与大陆都同属华人大文化圈,拥有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呈现出不同的人文气息,在母语文化的传承方面也不例外。比较台湾与大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了解两岸母语教科书的异同,也可以相互借鉴,提高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水平。本文以台湾康轩版与大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梳理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制的启示。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课程基本理念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的编写意见更是为教科书的编写指明方向,而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则是课程基本理念和教科书编写意见的具体体现。两岸的课程基本理念都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但台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大陆注重其终身学习的发展;两岸教科书编写意见均讲究教科书编制的规范性,但台湾比大陆要更为具体和细致;两套教科书编写思想上存在的不同点:康轩版注重学生通过母语学习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苏教版则是从三维目标出发,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两套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的异同有:在教科书的结构上两套教科书都以单元综合编排,只是康轩版更具有统整性,苏教版则具有弹性;在单元结构上两者都以阅读课文为核心,统筹听说读写四方面内容,但康轩版有明确的单元主题,苏教版则并未明确,且康轩版的单元数量和课文数量明显少于苏教版;在出版特性上两者均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但康轩版凸显人文性特征,苏教版则相对质朴。两套教科书在选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以及助读系统的编写方面也存在异同。选文系统:两者选文体裁均丰富多元,但康轩版应用文比例更高更注重语文教育的实用性,苏教版选文体裁则更丰富多样、有创新性;两者选文题材都广泛新颖,只是康轩版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通俗易懂,注重本土风情,苏教版则更重视革命传统。知识系统:两者均以综合编排的知识系统呈现,但是康轩版较苏教版更具有系统性;在知识系统的内容方面,两者均编入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但康轩版对听说读写方法的知识尤为重视,而苏教版甚少涉及。练习系统:均做到了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实现了能力的迁移,只是康轩版重视聆听能力的训练,苏教版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助读系统:康轩版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词句语调接近学生口吻,更有亲近感,苏教版相较而言略显严肃,不够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两套教科书的比较后所得到的启发与思考,主要有:要时刻以学生为本、注重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做好单元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特征,突显人性化;选文要贴近学生生活,兼顾时代性与经典型,数量适中;适当地增加听说读写方法的知识;重视聆听训练,写作训练旨在培养兴趣;重视助读系统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助读系统的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wo set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with Chinese textbook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 It is also an innovative part of this paper . The basic idea of curriculum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 basic abilities , but Taiwan pays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 self -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mainl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ife - long learning .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is more specific and detailed than that of the mainland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textbooks are different : the Kangxuan edi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learn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rough their native language learning ;
According to the three - dimensional objective , the Soviet edition is devo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 language accomplishment .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xtbooks are as follows :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books , the two textbooks are arranged in units , but the Kangxuan version is more integrated , and the Soviet version has elasticity ;
In the unit structure , the reading text is the core , and the four aspects of listening and writing are integrated and written , but there is clear unit theme in the edition of Kang Xuan , and the Su ' s edition is not clear , and the number of units and the number of texts in Kangxuan edition a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Soviet Union ;
In the pub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re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 but the Kang Xuan edition highlights the humanity character , and the Soviet vers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 Two sets of textbooks are rich in the selection system , the knowledge system , the practice system and the aid - reading system . The selection system : Both of the selected texts are rich in diversity , but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the Kangxuan edition is higher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
Both subjects are widely novel , but Kang Xuan ' s life style is strong , language is easy to understand , pays attention to the local style , the Soviet Un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 Knowledge system : Both are presented in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system , but Kangxuan version is more systematic than the Soviet version .
In the content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 both are written into the knowledge of listening and writing , but the Kang Xuan edi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listening and writing method , but the Soviet version is very little concerned with the training of listening ability .
To do well the longitudinal cohesion and horizontal connection of the unit , take fully into account the children ' 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highlight the humanization ;
The text should be close to the student ' s life , with the times sex and the classics , the quantity is moderate ;
properly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listening and writing method ;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istening and training , and writing training is aimed at fostering interest ;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aid - reading syste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aid - reading system .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杨;初中语文教科书注释编写与使用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2 叶春秀;谈谈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功能[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姚本先,涂元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人物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4 姚瑰玲 ,王银辉;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链接[J];教学与管理;2004年12期

5 李良品;李屹亚;;论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特征与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巩靖宇;;《甜甜的泥土》:一篇不宜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章[J];语文建设;2006年03期

7 王磊;;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僻词语[J];语文建设;2006年12期

8 张永祥;;从语文教科书助学内容的功能看其设计的改进路向[J];教学与管理;2007年34期

9 王荣生;;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谈语文教科书的功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1期

10 李芳;;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叶小凤;郑剑虹;;高中语文教科书题材、人物性别和人格词汇的定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余婉儿;;香港及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寓言篇章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淑平;;挖掘教材 扩展教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5 刘吉文;;和学生一起钻研新课标语文教科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6 董蓓菲;;国内四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之比较[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春花;;论清代满蒙文语文教科书——《阿拉篇》(提要)[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8 陈莉娜;郑剑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人物性别、题材、人格形容词的定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靳仕廉;;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困顿和对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无锡滨湖区教育局、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王星;清末民国语文教科书里的传统节日[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章红雨;语文教科书哪些名篇选用率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李林荣;文学经典与语文教科书[N];文艺报;200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姚颖;百年语文教科书中的“司马光砸缸”[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常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科书[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郑宇;百年老课文的百年历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邱洪瑞;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语言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渠县琅琊中学 刘光容;浅谈“文下注解”的作用[N];学知报;2010年

9 郑州二师 侯宏业;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演变[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信海光;网络时代 更需“亲手翻书”[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平;商务版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探究(1904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蔡小燕;语文教科书中的异域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慧君;初中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爱华;民初初小语文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我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结构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标;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芳;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勇;语文教科书练习活动的变革及其设计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华丽;汉语文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嬗变[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莎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4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034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