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6 04:51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当下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实质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即由单维素质、单面素质、单样素质而转变成一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的人才。因而,综合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内核,创新型人才其创新性爆发的源泉在于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与此论断相映照,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工作目标。由此,一场规模浩大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拉开帷幕。在众多的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进程中,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课程改革又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焦点,因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起着先导作用,进而,关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各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领域之一。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上已经相对成熟,而对作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环节的评价结果处理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因此,探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已成为当前迫切的既具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价值,而且具有重大未来发展价值的课题。本研究围绕着“促进育人功能发挥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这一主题进行探索,遵循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认识线索,主要回答了“为什么要探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问题”、“如何建构促进‘育人’功能发挥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模型”以及“如何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模型”等三个基本问题。对第一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对应的是论文“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基础与价值诉求”和“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问题与归因分析”两部分的内容。其主要涉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基础、基本定位与取向是什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现状与成因是什么”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从学理的层面出发,探讨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基础,即发展性评价理论、信息哲学理论和360。反馈理论。这些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价值观转向,也表达着其内在的“育人”诉求。具体表现为“从管理主义到人本主义——发展性的诉求”、“从单维到多维——多元性的诉求”、“从静态到动态——开放性的诉求”、“从外铄到内发——内外源动力整合的诉求”。理论基础和价值诉求的探讨是审视现状的标准和依据,基于此,本研究从实践的层面出发,对重庆市11所小学的104位普通教师及教育领导干部、137位小学生、62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有目的性地选取了10位普通教师、5位教育领导干部、9位家长和7位社区人员进行访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获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描述了当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实然状况。在管理主义、功利主义、应试教育、总结性评价等传统观念和惯习的影响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内在价值和独立品格没有得到充分地彰显,“育人”的评价功能被漠视,从而造成了当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中的一些列问题,具体包括了:管理主义的价值错位与和谐发展的目标异化、刚性量化的范式强化与“唯分数论”的技术泛滥、相对单一的主体裁决与流于形式的主体交流、收效甚微的信息反馈与笼统的报告呈现、缺环的教育决策与落空的结果改进等。对第二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对应的是论文“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内涵与存在形态”和“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模型”两部分的内容。其主要涉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内涵与存在形态是什么”、“建构出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模型是什么、有何作用、支撑性运作条件是什么”等研究问题。因而,本研究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为主,对当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从过程性结果观出发,澄清了“结果”、“评价结果”概念的内涵,借鉴拉兹洛信息处理流程模型对信息流进行加工处理的观点与技术,建构了评价结果处理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教育政策文本为主要分析对象,爬梳了当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形态的理论表现,提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内涵,即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终结性和过程性结果的再加工过程,包括了确定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目的,选择和恰当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技术,对所获得的评价结果(包括了:个性发展的自我评价和特长成果表、评语表、课业考试或考查的成绩与学分登记表、研究性学习报告、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明细表等)进行整理、分析与报告,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解释、判断,并向小学生、教师、教育领导干部、家长等相关主体报告与交流评价信息,进而采取改进和干预的措施等环节。此外,本研究还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类型和实践样态进行了探讨,从活动实践论的角度出发对各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予以价值性、过程性、主体性、方法性等维度的观照,以便更好地把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本真。基于当前小学生综评结果处理的价值诉求、问题、概念内涵和形态表征,本研究提出了促进育人功能发挥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模型,即“五主体四环节双驱动模型”。该模型是以促进“育人”功能的发挥为目标和起点的,具体包括了整理分析与报告、反馈与交流、决策与制定改进计划、对改进计划进行监督和跟踪等环节。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为此,本研究尝试从运作流程、动力来源、参与主体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思考,以期能促使处理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值”效应。对第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所对应的是论文“五、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模型的试验研究”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回答的是“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能否得以解决?本研究所建构的理论构想在实践活动中如何运用”等相关问题。对此,论文采用了试验研究的方法,选择了A小学三年级的师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合作研究,该试验小学作为全国首轮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之一的北碚区的一所乡镇中心校,已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试验基础。试验初期,笔者与A小学的相关教师根据研究主题自行编制了适用于不同主体的观察量表、反馈表、记录单等,并搭建了“连心桥”、“班级QQ群”等交流平台,成立并设置了“家长委员会”机构,定期开展了“家长培训周活动”、“家长恳谈会”。最后,本研究选取了小学生们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分析案例,以此来说明和呈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论构想在实践中的运作过程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五主体四环节双驱动的理论模型对相关主体的行为改进、素养提升、观念转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学生们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逐渐清晰了自己要如何参与到评价结果的处理过程中来,围绕参与主体共同制定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标准》给出客观、公正、合理的自评、他评,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和监控计划。合作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的理解更加到位了,更会采用恰当的方式获取评价信息并挖掘信息背后的潜在原因,进而及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决策与调整。此外,合作教师还尝试着将实践经验和反思转化为科研成果,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家长们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理解、交流与使用等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把目光从分数上移开,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养成和和谐发展。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家庭教育水平,也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2.0
本文编号:2409484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奉良;舒利;;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有效性的初步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2 杨涛;辛涛;董奇;;法国基础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付旭明;;对于综合素质评价,不要被"假问题"吓倒[J];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04期
4 赵德成;宋洪鹏;;北京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5 赵昌木,徐继存;我国课程改革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1期
6 岳晶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标准及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22期
7 许晓;;创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中招新模式[J];中国考试;2014年02期
8 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9 尹后庆;;用评价打开教育转型发展的突破口[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1期
10 王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9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40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