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姚祖义《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18:48
【摘要】:我国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留传至今的史籍史料浩如烟海。戊戌政变后,晚清社会政治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教育改革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近代意义上的历史教科书也在这个时期产生。国史教科书作为当时晚清“新学制”颁布和“新史学”浪潮影响下出现的通史性著作,其学术史意义不可低估。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的发展研究逐渐被当今学界所重视。其中,重点是对晚清中学历史教科书撰写的代表人物——夏曾佑进行研究,而同时期小学(包括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其中高等小学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撰写的代表人物——姚祖义的研究却少有问津。姚祖义,字石樵,号晓樵,浙江临安人。他曾任教于上海澄衷学堂,后来在商务印书馆担任小学历史教科书编辑。时值晚清内外交困,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开展了“清末新政”,在教育改革上颁布并实施了第一个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学制——“癸卯学制”,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此而来;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开眼看世界,积极向日本和西方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开展史学救国,企图唤醒民众的爱国之心,掀起了“新史学”浪潮。伴随着新式教育的实施和新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民间出版机构的兴起,姚祖义《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应运而生。姚版国史教材在史学理论上注意吸收新史学的思想观点,在课程理论上深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编纂体例上采用了类似于章节体的以课为题的形式,在内容结构上采用大小字格局相铺相成、运用浅显的文言文加以简单句读、穿插使用各种历史图片等;同时在内容上呈现出以帝王朝代的历史更迭为主线概述历朝兴衰、开始关注文化史和宗教史、注重民族关系史及与周边各国关系史等撰述特色。清末历史教科书作为近代历史教科书的发端,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晚清历史教育学者们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选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现今的历史教材编写和历史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实际参考和启发。
【图文】:

姚祖义《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叶萌;2015年


图 1-1 癸卯学制系统图①《奏定学堂章程》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等各个等级、不同层次的系统细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管理办法以评机制。纵观癸卯学制实施章程,可以发现历史学科贯穿了小学堂、中学堂、高大学堂(文科)乃至通儒院、进士馆的始终,并横跨师范学堂,由此,历史开始作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存在。章程要求中学堂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各国史,再讲欧洲洲史;高等学堂第一年讲中国史、第二年讲亚洲各国史、第三年讲西洋各国史;并①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6.

姚祖义《最新高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叶萌;2015年


图 1-1 癸卯学制系统图①《奏定学堂章程》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了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等各个等级、不同层次的系统细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管理办法以评机制。纵观癸卯学制实施章程,可以发现历史学科贯穿了小学堂、中学堂、高大学堂(文科)乃至通儒院、进士馆的始终,并横跨师范学堂,由此,历史开始作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存在。章程要求中学堂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各国史,再讲欧洲洲史;高等学堂第一年讲中国史、第二年讲亚洲各国史、第三年讲西洋各国史;并①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6.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2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益成,钱晨红;发挥历史教科书中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王升华;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2002年12期

3 朱煜,张连生;从“教本”到“学本”——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和趋向[J];历史教学;2003年02期

4 范红军;试论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已知结构和未知结构[J];历史教学;2003年04期

5 唐淼淞;浅谈历史教科书的“材料”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年22期

6 苏明飞,张晓菲;对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问题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何成刚,李杰;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风波述论[J];历史教学;2005年09期

8 杨彪;;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中战争记述问题及背景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9 刘琪;;历史教科书问题还没有终结——2005年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选用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10 冷伟;;中国历史教科书:让学生正确认识抗战历史[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步平;;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3 卞修跃;;历史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4 雷慧英;;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及其原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谭静;;漫画与历史教学[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培礼;;历史文化与写作 关于历史教科书编写不足的一点看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谷秀青;;北洋军阀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安;关于历史教科书的思考[N];团结报;2007年

2 记者 高浩荣;韩民众要日重新修改历史教科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闫鸣;樊树志先生是如何编著历史教科书的?[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高兰;历史教科书:中日和解重要一步[N];解放日报;2012年

5 程映虹;“异议分子”的美国历史教科书[N];东方早报;2012年

6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原所长 葛剑雄;历史教科书的“底线”[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 张迎来;两岸合编历史教科书的现实困境[N];团结报;2013年

8 记者 王大军;拒绝采用歪曲历史教科书[N];人民日报;2001年

9 葛兆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日宣;正义的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柯劲松;二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怡;当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杨;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史料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友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余孟孟;历史教科书语言表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秋萍;现行上海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泽众;试论韩国新右派历史教科书问题初探[D];延边大学;2015年

7 黄开月;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晓荣;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英;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看中美历史教科书编写之异同[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佳琴;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人物选择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3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523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b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