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少先队入队仪式的教育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31 06:59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仪式形式,少先队入队仪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不仅标志着学生身份角色的转变,也意味着即将开启另一个新的人生征程。具体而言,入队仪式的教育价值表现在其对社会和个体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包括社会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社会延续价值以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行为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个体价值。而在入队仪式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导致教育价值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追究其原因,在于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并理解仪式,因此,为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入队仪式的重要教育价值,使学校更加有效地组织入队仪式的开展,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个具体的入队仪式考察来形成对当前入队仪式的认识。具体而言,思路如下:首先在对入队仪式的来源与历史发展中把握入队仪式不同于学校仪式的特点,准确把握入队仪式的概念,接着选取S小学的少先队入队仪式作为案例进行考察,包括入队仪式前的教育的考察,和举行入队仪式的考察,并进行详实的记录,在记录的基础上,借助教育人类学关于仪式的分析模式,对入队仪式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阐释,具体包括对仪式中的“小意外”,仪式的过程和仪式的象征符号进行解读。在动态的考察和静态的分析中,深入挖掘入队仪式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然而在其教育价值逐渐明晰的过程中,发现仪式中存在的一些缺失问题影响了价值的有效发挥,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出了相应的思考,为使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实现,从学生个体、仪式本身、学校的层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对策: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做好仪式前的准备;避免形式主义,保障仪式高效的运作;增加仪式评价环节,增强教育性;仪式的开展需要外部条件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秀利;;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壮锦教育功能和传承对策的思考[J];学理论;2009年06期

2 袁建伟;中国教育的人类学考察——庄孔韶教授访谈录[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3 韦光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暨“教育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杨小英;;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综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肖海;艾小平;;适应与超越: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思想的双重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13期

6 孙晓蕾;;人类学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分析[J];学理论;2010年09期

7 吉木哈学;吴桃;;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玛木”[J];人民论坛;2011年32期

8 吕晓娟;王嘉毅;;失落的声音——东乡族女童成长历程的教育人类学考察[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增俊;;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中枢;;本尼迪克特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视角[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黄菁;;西南少数民族和谐社区结构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云南贡山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岳天明;重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应然”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李翠 吴艳;专家学者在京交流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罗梅;少先队入队仪式的教育价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黄宫亮;教育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叙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单晓溪;斯宾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57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