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北京市小学啦啦操开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8:23
【摘要】:啦啦操运动是一项风靡全球、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随着时代发展潮流传入我国。啦啦操项目本身具有的独特项目特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在小学校园开展,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目前,国家正在全国各中小学推行发展啦啦操,2014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教育部强强合作,发起“啦啦操进校园”和“送培训到基层”的公益活动,并持续发展至今。在北京市啦啦操委员会的推动下,北京市小学啦啦操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发展水平从普及逐渐过渡到提高。为了让更多人对啦啦操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各校能更好的开展啦啦操运动,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对北京市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校园,了解北京市小学啦啦操的开展情况,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尝试探索出较为有价值的结论和对策,为未来北京市小学啦啦操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实践依据。论文以北京市小学啦啦操的开展现状及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参加“北京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展示活动(操舞系列赛)·啦啦操比赛”的小学学校的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北京市小学校园开展啦啦操的情况,包括开展学校分布、学校开展形式、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参赛情况和训练安排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整理统计分析,结论如下:1.从学校分布情况上看,北京市小学啦啦操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发展平稳,但各区县的发展不均衡,朝阳区、海淀区发展快速,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平衡各区发展。2.从各校的开展形式来看,北京市各小学的开展情况良好,开展形式多样化,以校队和社团的开展形式居多。3.从参赛情况来看,北京市各校队伍参赛机会较少,这与我国的赛事发展落后相关;各校参赛经费来源以学校拨款为主,应鼓励发动社会资源推动啦啦操的快速发展。4.从学生情况上看,参赛队员男女性别比例不均衡,以女生居多,应注重提高男生的参与度;队员的参赛动机多以追求荣誉为主;学生参加啦啦操训练以个人兴趣为主的居多,对项目的喜欢程度较高。5.从教师情况上看,教练员队伍年龄偏年轻化,执教年限较短,带队经验较为缺乏;教练员女性居多,男女比例非常不平衡;高学历、高职称、专业科班出身的教练较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练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次数少,不利于教练员专业性提升。6.从训练情况上看,北京市各小学啦啦操的训练内容多样化,以舞蹈训练和健美操训练为主,专业性的训练较少,应加大啦啦操的专项技巧动作训练;各校啦啦操队伍训练以短期训练计划占多数,较为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优秀啦啦操队伍的打造和项目的长远发展;各校啦啦操训练场地和硬件设施不均衡,应加大各校专业训练场地和硬件器材设施的投入。
【图文】:

管理组织机构,委员会


我国啦啦操的管理组织机构

示意图,赛区,赛事,示意图


图 2 全国啦啦操联赛赛区数量增长示意图虽然与国际上啦啦操水平较高的美国、日本相比较,我国啦啦操赛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啦啦操在我国短暂发展时的成绩以及后续可发展的巨大契机。表 6 所示,是我国目前赛事体系可以看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全国啦啦操的多种赛事体系已起来,并且正在努力逐步完善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林;寇磊;王晓东;;近5年我国啦啦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年08期

2 毛振明;刘天彪;臧留红;;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单舜;;啦啦操创新性教学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梁昕;;南宁市小学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4年10期

5 王慧莉;;体育院校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探索性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4年02期

6 贺新奇;刘玉东;;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问题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7 万艳奇;;河南省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8 周玲;毛安雄;;论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3年02期

9 杨瑾瑜;;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张庆如;;我国啦啦操项目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索超超;我国啦啦操赛事推广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4年

2 马敏;啦啦操文化与校园文化互动效应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3 闵爱娟;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陈方园;啦啦操的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莹晓雪;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冷倩;我国高校啦啦队推广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中菊;厦门市中小学舞蹈啦啦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玲玲;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642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42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